第18节
作者:赏饭罚饿      更新:2022-08-26 17:14      字数:4004
  几株草木而已,有什么特别的。
  他在心里不自觉又将那番交谈回顾了一遍,仍对其讨要白骨枯的目的存疑。
  研究观家的旧配方……
  燕山无声息地嗤笑。
  怎么可能。
  拿这种粗糙的谎来骗他,还当自己是昔年那个什么心机都没有的傻小子么?
  十载春秋,已经足够一个襁褓的婴孩长成半大的少年了,他有什么理由仍在原处停滞不前?
  纵然是她观亭月,不也一样变了吗。
  燕山想起日间对视过的那双星眸,其中明显已不再有飞扬锋利、尖锐得近乎刺目的视线,那些流转的眼波间,积聚着历经过万古江河后深深的沉淀。
  而没变化的是,即使她沉淀沦落至此,整个人依然是明亮坚韧的。
  这大概是深刻入骨髓的秉性,注定要伴着她一生一世直至长眠。
  天快大亮的时候,书房的门突然从里面拉开,守在廊下的天罡营将士立刻朝燕山见礼。
  “侯爷。”
  他点了下头,招来身边常用的随侍,后者急忙跑上来。
  燕山:“上次让你办的事情呢?”
  年轻的将士回答说:“查清楚了,在城西二街的三巷子里,往里数第五间就是。”
  拥挤的民居在朦胧的晨光中懒洋洋地苏醒,鸡鸣与犬吠此消彼长,吵得沸反盈天。燕山于巷口下了马,一面不着痕迹地打量四周,一面往更深处走。
  附近的住民都是寻常百姓,穿着粗布衣衫,也不讲究,偶尔把门扉一拉,就朝外头倒洗脸水,整条小径流淌着几道交错的沟沟壑壑。
  他走没几步,深巷尽头,拐角之处的说话声愈渐清晰的传过来。
  观老太太站在家门前,正耷拉着眼皮,老僧入定地应付着隔三差五便要登门一回的李婆子。
  对面的妇人一开口连珠炮般讲个没完,嘴皮好似滚下坡的车轱辘,全然停不下来。
  “不是我说呀,你们家姑娘真是太挑了,上月那东城的郭铁匠有哪里不好?人靠手艺吃饭,勤快又老实,长得还端正,浓眉大眼儿的,一看就是顾家的男人,还能帮衬着供小江流读书科考呢,错过了不可惜嘛!”
  观老太太慢条斯理地解释:“缘分没到吧。”
  “嗐——缘分又不是曹操,光等着就能来吗?你看亭月二十好几的年纪也不小了,再过个两三年成了老姑娘,再想要嫁可就真的难了。
  “姑娘近来可吃香着呢,到处有人找我给说媒,趁机会多,赶紧寻个合适的嫁了吧。”李婆子总算扯到正事上,登时笑得见牙不见眼,“咱巷里才搬来的那个马清风您老人家可有印象?他昨儿悄悄地问我,说月姑娘许人家了没有?小伙子对你家孙女真是一见钟情,又说她漂亮,又夸她勤快,两三句话下来憋得一张脸通红,那笨嘴拙舌的,听得我都乐了。”
  然而观老太太并没有乐,还是岿然不动地杵着拐杖,静静地看她一个人表演。
  李婆子见她的表情,当即道:“您别瞧不上,这马清风虽三十出头,却是个殷实人家,可有钱的咧!”
  燕山站在不远处,闻言便好奇地抱起怀,想听听对方到底怎么个有钱。
  后者紧跟着补充:“他做皮货生意发家,城郊置办了宅子,还有不少田产,一年下来的银子就有这个数。”
  她煞有介事地摊开手掌比了个五,“厉害吧?”
  话音才落,不知从何处模糊地冒出一声短促的笑。
  奶奶耳朵不好,听完这一席“财大气粗”的描述,并未立刻被那五个手指头吓到,只淡淡的:“那也得等我问问孙女的意见。”
  李婆子嫌她多此一举:“小孩子家能有什么意见?你是长辈,婚姻大事自然由你做主了。”
  老太太不为所动地纠正:“我们家的事,是由她做主。”
  李婆子从未见过这么离经叛道的事情,刚要反驳,斜里便有一个声音伴着脚步而来:“劳烦。”
  燕山不欲再听这些鸡零狗碎的家长里短,走上前打断道:“请问观亭月是住这儿吗?”
  观家奶奶看见有人靠近,此时此刻才吝啬地把眼皮全数掀开,睁着浑浊的双目端详来者。
  对方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瞧着约莫和自己孙女年岁相仿,生得甚是挺拔笔直,眉眼疏朗,容貌称得上十分清秀,却又与寻常的清秀不太一样,他五官间透出刀兵的肃杀,举手投足里有万千玄甲凝结的萧索。
  老太太熟悉这种气质,这是常年行走沙场之人才会带着的,独有的特征。
  她瞧了一会儿,放下戒心:“你是她的朋友?”
  燕山模棱两可地承认:“算是吧。”
  “她在屋里。”奶奶颔首示意,“进去就能看见。”
  “多谢。”
  李婆子在旁边瞪圆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燕山扫过门上的一角衣袍,脑子里的算盘瞬间打得噼里啪啦响,把这匹布料价值几何,刺绣做工消耗多少人力算了个明明白白。
  不算还好,一算之下,那五根指头的威力瞬间被击败得体无完肤,起码还得往上加二十根!
  她不禁酸溜溜地腹诽:这一家子连做小本生意都摸不着门道的孤儿寡母,几时认识了如此了不得的人物?自己怎么不知道。
  第15章 你能上我那儿踢馆子,我就不……
  燕山走进去时先是闻到一点花香,然后才有那种农家田舍内淡淡的土腥味。
  四方的院落仅能立锥,拥挤且狭小,却收拾得非常整洁。木桌、衣架、大水缸,几只种着香菜和小葱的陶罐见缝插针地摆着,杂而不乱。
  墙头上,郁郁丰茂的红葡萄藤探出几个脑袋,在风中花枝招展。
  整个屋舍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观亭月正挽好长发走出卧房,冷不丁抬头一顿,有种不可思议的诧异,“是你?”
  她面露疑惑的上下端详,“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燕山好整以暇地抱起怀:“你能上我那儿踢馆子,我就不能来了吗?”
  听对方这登门找茬的语气,观亭月于是从善如流地打了个手势,表示您高兴就好。
  “需要我给你倒杯茶么?”
  “不必了。”燕山顺手摘了枚贴墙而生的葡萄叶,回答得很不走心,“我也是刚才办事情,碰巧路过而已,看看就走。”
  这借口委实连敷衍都算不上,观亭月没去深究他究竟是如何碰的巧,反正彼此宿怨由来已久,既然如今再相见,他会来找点麻烦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耸耸肩,“那你自便吧,反正我家,也就这么个样子。”
  随即走到角落里拎起斧头,旁若无人地开始劈柴。
  小破院不及高门大户的排场,连棵能遮阴的树也没有,确实是没什么好看的。
  燕山在墙下站了一阵,听着耳边利落的动静,便分了些余光从支楞八叉的藤条间望过去。
  城镇无高楼,初升的旭日肆无忌惮泼洒下来,投出一道清隽的剪影,让晨曦忽然明亮又鲜活起来。
  她单手执斧,坐在矮凳上,砍木头像人家切菜那样轻松,好似压根未用多少气力,仅仅举手投足的动作,无端就显出一番游刃有余来。
  观亭月察觉到他的目光,眼皮不抬地说道:“你若是想瞻仰将门遗风怕是得失望了,这屋里如今只有柴米油盐,奶奶房中倒是放着我父亲的牌位,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拜一拜。她常祭拜,香烛都是现成的。”
  燕山沉默地凝视她片刻,继而垂眸看了一眼脚边那堆花里胡哨的红灯笼,俯身捡起一只。
  这些小玩意做工谈不上精致,是无论如何也瞧不出特点的寻常物件。
  “你平时就做这个?”他眸中带着怀疑,挑起一边的眉,“拿去卖?”
  “是啊。”观亭月并不否认,捞起一节木头摆好,“我又不会绣花。”
  ——“我又不会绣花。”
  有那么片刻光景,这句话和极遥远的嗓音严丝合缝的重叠在了一起,陈年的画面突然裹挟着朦胧的漩涡,迅速在他神识里轻轻一颤。
  仿佛是广袤苍翠的深林间,纵马累了的少年们围坐于月光下,有人作为其中唯一的女孩子,面对大家被荆棘划得豁牙露齿的衣衫,蛮不讲理地抱怨。
  燕山心口无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闷,他将灯笼随意地抛回原位,直起身佯作打量地环顾四周。
  “让你来干这些粗活儿养家糊口,你那几个哥哥呢?”说着便看进屋内,语气漫不经心,“还有你那个,夫家人呢?”
  他记得好像是姓马吧?
  “我夫家人?”观亭月后半句听得有点莫名其妙,于是自然而然选择性的忽略掉,仅回答了前半句,“他们不在这儿。”
  她捞起一节细绳把柴禾扎成捆,“家里只有我弟弟,其他人已经很久没有音讯了。”
  燕山登时怔了怔,从她片语之中读出了隐晦的含义,再展望周遭这方寸之地时,似乎很难相信,那个曾经庞大的观氏一族,是真的不复存在了。
  燕山:“门口的,是观老夫人?”
  她点头:“嗯。”
  观家军常年随战事奔波在外,老弱妇孺大多留守京都,故而燕山其实并没见过京城的女眷们。
  他脸上外露的倨傲不自知地收敛了回去:“你把她从京城带出来的?”
  观亭月应了一声,“自父亲死后,观家老宅失去倚仗,大多女眷被娘家人陆续接走了。奶奶腿脚不好,起义军打上京都时,她还一个人留在家中。”
  燕山没有继续问下去。
  他环顾着这一处破落的屋宇,看着观亭月坐在旁边劈柴,想着,从前观府后宅的空地校场,数十个少年晨起练武,四面的兵器架森然林立,呼喝声迎风唱响。
  彼时天高云阔,北雁横飞,似乎宇内八荒都在自己手中利刃之上……
  他无意识地开口:“当年,你在那之后……”
  紧接着好似反应过来什么,蓦地又戛然而止的停住。
  观亭月不明所以地侧头:“?”
  “算了,没什么。”
  他言罢,忽就不再看了,大概也费解自己为什么会到这里来,一声招呼没打,转身便往外走。
  老太太正进门,和他擦肩而过,一头雾水地瞧着这个年轻人行远,不解地去问观亭月:“他这便走了?不留下来吃个早饭?”
  后者一面忙着干活儿,一面跟着朝门边望了望:“不用管他,如此精神抖擞,八成是吃过了。”
  老太太噢了声,又不禁纳闷:“这年轻人一大清早,到底是来干嘛的?”
  “谁知道。”她言罢,将燕山前前后后的举动琢磨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来炫耀的吧,看我过得不好,他应该就高兴了。”
  老太太:“……?”
  观亭月此刻没心思琢磨燕山风雨浩荡而来,微尘缥缈而去是个什么意图,自己还要赶着去贿赂官员,实在无暇他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