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节
作者:caler      更新:2022-08-26 16:20      字数:4540
  郑克臧的这个主意更加匪夷所思了,对此柯鼎开可不敢接受:“臣以为还是前策较善,毕竟商贾之辈不乏利欲熏心之徒,况且官道乃国家道路,又岂能掌握在私人之手……”
  “孤只是建议,具体章程如何,还是得由卿等来操办。”郑克臧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或许卿等还可以发卖股本,以道路收益为红利,官中收一分,举资商贾收一分。”
  柯鼎开的眉脚跳了跳,下意识的说道:“王上的意思是官商分肥?”
  “此言大谬。”郑克臧摇了摇头。“不过是官督商营而已。”郑克臧进一步解说道。“第一项乃是官办官营,卿不是已经考虑到经办下吏的操守问题了。第二项乃是商办商营,卿也有担心,所以孤以为或许可以官府监督,商人经营,利益共沾,彼此双赢。”
  柯鼎开直觉郑克臧的话里有漏洞,但是他怎么也说不上来漏洞在哪,所以只好鼓着眼珠在那瞠目结舌,好在郑克臧并不要他立刻作出回应:“卿回衙后还是跟各部商议一二,实在不行,拿一条路来试行,若是有所纰漏也好及时修正。”
  郑克臧随后提醒道:“修路关系重大,卿等应该先易后难……”
  “臣省得!”
  第442章 王庄
  明泰顺二年三月初一,郑克臧的车驾驶离杭州。
  熟悉地理的人不要查看地图便可知道,从杭州到南京,包括海路在内一共有四种走法。
  其中要是走海路的话,只要从嘉兴的澉浦港或嘉兴的乍浦港上船,出杭州湾转入长江口,然后上溯至南京龙江关码头即可,是四种走法中最为便捷的一条且不经沿途州县最少扰民。不过南京那边关于禅代大典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郑克臧自是不可能急不可待的跑到南京等待,否则,传将出去是要让列国和清廷看笑话的。
  除了海路之外,还有东中西三线道路可走。内中最便捷的自然是中线,经湖州府过长兴县,经由太湖西侧进入常州境内,然后转往南京。不过这条路夹在湖山之间,道路崎岖不说,未必没有忠于明室的勾结山盗湖匪做博浪飞椎。当然有着数千护卫的郑克臧并不怕经过驻军多次清剿的少量匪患,但是禅代之前却遭遇前朝余逆反扑,那可就不是什么好兆头了。
  排除了中线后,就只剩下东、西两线道路可以选择。东线顾名思义是从太湖东侧经过,这一路上都是平原地带,名城大邑比比皆是,是郑藩治下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如今全部属于江南等处地方(省)。至于西线则是由湖州而宣州,宣州入太平,太平沿江而下入南京。
  最终郑克臧选择了西线,这不是他喜富厌贫,而是他认为浙西的财政本不宽裕,再为迎驾劳民伤财,最终吃亏的还是中央财政和黎民百姓。于是,三月初四,郑克臧至嘉兴;三月十一,入松江;三月二十,抵苏州;四月初三,进常州。
  “这一片有多大?主要营种些什么东西?”望着面前的田庄、池塘,一身粗布农妆的郑克臧用并不标准的南直隶官话询问道。“这几年来的收益有多少?雇佣长短工花费几许?可否保证他们的吃饭穿衣?”
  郑克臧问的并非是当地的农人,而是王庄的管事,郑藩控制江南之后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抄家籍田,单单常州一地,就有超过十万顷的上好田亩划入了内廷,成为郑克臧直领的王庄或代管王庄。进一步推及整个江南的话,王田更是达到了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这还是不计算溧阳、高淳等地划拨内廷的山林的结果,比之当年郑成功、郑经两代在东宁经营的全部耕地的总数还要多得多。
  这么多的田亩落入内廷,不可能不对江南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保证地方赋税征收,郑克臧向内阁妥协,明令除山林外的所有王庄按摊丁入亩后的新税制如实缴纳赋税,不过饶是如此,每年的土地收益也大的惊人。
  既然要向地方官府纳税,郑克臧自然不能以老的办法经营,因此除了部分过分零散的耕地继续出佃外,其余悉数收回来直接经营,从而人为的实现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不过从佃农手中收回土地,在当时也造成了极大的动荡,只是在官府的弹压和分流下才没有造成进一步的危害,但在某些心怀不满的人的眼里,这又成了郑克臧的滔天大罪。
  “回王上的话,这片庄子包括边上三个村子在内一共四万亩,”王庄管事平日里也最多跟提调、副提调之类的中层干部打交道,何曾直接面谒过总boss,因此在回应郑克臧话的时候颇有些战战兢兢。“除了一千五百亩口粮田和三千亩菜田以外,其余都改作桑田,另有四个总计一千来亩的水塘用来养鱼、养鸭。”王庄管事偷眼看了郑克臧一眼,就这位高高在上的君王正仔细听着,顿时安心了不少,于是原来磕磕巴巴的话也变得流畅起来。“田里的桑树大多是这几年新种的,不少才刚刚出叶,所以目前只起了二十间蚕房,蚕期能出五十来石蚕茧,不过庄子在东边三姓村设立一个酒作坊,桑葚熟了的时候,可以用来酿酒,也是一部分收益……”
  “……鱼塘里还种了莲藕,每年能收获藕十万斤左右,莲蓬上万个,荷叶三万来斤……鱼、鸭、菜蔬以及鸭蛋能直接卖到常州、无锡城里,虽然收益不多但胜在长远……鸡也是有养,不过赊给那些长短工了,庄上每三天去收一次蛋,多下来的就算是雇工自家的收益,任他们自行卖到城里……城里的几家酒楼一个月来收一次鸡……猪也有养,整个庄子养了八百多条,庄子里还雇了屠子……”
  “猪可是好东西,全身都是宝来着,猪皮可以制革,猪粪也能肥田养鱼。”郑克臧猛然间插了一嘴。“庄里有几头牛,口粮田是稻麦复作的嘛,一年下来能出多少米面?”
  “回王上的话,这口粮田的确是稻麦复种的,为了犁地,庄一共养了二十条大、小水牛,为了碾米磨面,庄子里建立水碾房、水磨坊,还有一个大车队,一共是六头骡子、八头青驴;另外这五千亩口粮田一年能出米近一万二千石、面近八千石、糠麸近五千石。”管事用数字回答了郑克臧的问题。“另外庄子里的三个村子共有二百余口劳力,长工每月开一个保康银贯外加油六两、盐三两,自己有零散田亩的短工,用工的时候开四十文一天,至于蚕期,各家的妇道人家出来帮忙的,每天另开三十文一人……”
  郑克臧一边听,一边俯身看了看刚刚插下去的秧苗,点了点头:“小小一田庄,却是劳心劳力不亚州县,好生去做吧,虽是内廷官,但做得好,少不得也有一个出身的。”
  田庄管事大喜过望,不顾稻田的湿滑,直接跪倒叩首道:“奴婢叩谢王上抬举!”
  “不要谢的太早,国有国法,内廷也有内廷的规矩,”郑克臧冷冷的看着管事。“要是苛待雇工、私下贪渎,任是你有些微末前功,下场是什么,你自该清楚,且不要自误了。”
  田庄管事一下子从云端跌落下来,冷汗淋漓的应道:“奴婢,明白,奴婢明白……”
  “儿臣们参见父王。”从王庄回到常州府准备的行宫里,两个半大小子出现在郑克臧的面前,在幼武学里的几年学习,让两个孩子虽然依旧有着孺慕之心,但却没有像以往那样一下子扎进郑克臧的怀里。“父王千岁……”
  “什么千岁、万岁的!”郑克臧一下子把两个因为长大而略显矜持的儿子揽到怀里。“见鬼的父子君臣,现在什么都别想了,就是只有老父亲和好儿子。”
  “阿爹,”郑克臧这么一说,郑洋、郑涤当即把头抵在郑克臧的怀里一阵撒娇。“我们好想你啊,阿爹,你都瘦了。”这些小儿女的话让郑克臧欣喜不已,是的,儿子们还小,不需要什么面具和伪装。“阿爹。”笑闹了一阵子,郑洋忽然说道。“今年我们就要从幼武学里肄业了,师范让我们选是入陆师学堂还是水师学堂……”
  郑克臧突然打断了郑洋的话:“你们自己是怎么想的?”
  “阿爹,我听阿杜说海上绚丽无比。”郑涤吞吞吐吐的说着。“儿子想,想……”
  “阿杜是谁?”郑克臧问着,郑涤解说是同期的同学,哥哥在水师服役,所以鼓动两小跟着一起到水师去。“望万古寂寥星空于船头、逐惊风骇浪于帆蓬之间,却是男儿豪迈之处。”郑克臧先扬后抑道。“但是海上风浪极大,倾覆就在旦夕,你就不怕你阿母担心吗?”
  郑涤当即一滞,故意让弟弟打头阵的郑洋也当即一滞,所谓百善孝为先,就是军中提倡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也再说尽可能的全孝为上,更何况两人身为王子未来的皇嗣、皇嗣替补,自是不可能随随便便跑到海上去餐风饮露,所以一时间,两人的脸都垮下来了。
  好半天之后,想明白了利害关系的郑洋终于表态道:“阿爹说得是,儿子们不该让阿母担心,那儿子回去后就跟师范说选陆师学堂好了。”
  “陆师学堂也不必去了。”出人意料的是,郑克臧进一步否定了儿子们的另一个选择。“阿爹让你们读幼武学又不是让你们就此入军旅的。”看着有些糊涂的两个儿子,郑克臧微微一笑。“你们的身份可能让你们去领兵出战?既然不能,又何必继续深造。”郑克臧安排到。“幼武学肄业之后,你们两人都去当两年军使。”
  所谓军使在郑军现在的职阶表上是不存在的,而是大夏开国之后的新的军职名称,相当于流外二等至正九品进义副尉之间的军职,换成郑克臧前世也就是军士这一级别的。这个级别就算是只有幼武学的资历也是可以胜任的。
  当然郑克臧并不是要让儿子们以大头兵的身份去充当炮灰,只不过是让他们深入基层体验一下而已,更不会把他们派往战线,一定是稳稳当当连毛都不会少一根的地方。
  “待两年之后,你们各择一县,下乡为吏,”所谓能管理好县就能能管理好中央,为了培养两人,郑克臧自然希望他们能脚踏实地从微末做起。“阿爹会安排各种经历给你们,若是真的不合心意了,三五年后,再换回来不迟。”
  换成别人,耽误三五前程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可能就一步慢步步慢了,但换成皇子那就根本不是问题,对此想明白的两人,终于躬身下去:“一切听阿爹安排……”
  第443章 武成元年
  明泰顺二年三月二十二日,郑克臧抵达南京外围汤山。汤山素来以温泉闻名,早在南朝时期就有不少达官显贵们前来沐浴游览,而为了迎接郑克臧的到来,内廷内造局已经在汤山圈出一大片山林并兴建了行宫离院。
  就在郑克臧入住汤山行宫不久,行宫之外便爆发出巨大的声响,心知肚明的郑克臧立刻来到行宫正殿,临危正坐,等待着近侍前来通报。
  片刻之后,内侍头领进殿报告道:“王上,江淮、江南、浙西等地驻军并池州大营、东洋舰队、松太镇守使衙门在内二百一十六位校尉、副尉在宫外叩阙,请谒见王上。”
  郑克臧沉着脸回应道:“众军鼓噪?是何道理,来人,前头引路。”
  紧闭的宫门打开了,一身戎装的郑克臧在禁卫军的护卫下,缓步走出行宫。见到郑克臧,这些被选来充当最后一次劝进者的校尉、副尉们纷纷跪倒叩首,山呼千岁声不绝于耳。
  待到声浪平息,郑克臧厉声喝到:“尔等擅离职守,在此聚闹,难道不怕军法吗?”
  从五品昭信校尉解思齐昂起头来,神色庄严的冲着郑克臧大声陈情道:“臣等不敢,只是天下板荡、明室无能,臣等仅以本藩水陆两师数十万将校之名恭请王上登临大位,庇护天下万民、北逐鞑虏,恢复神州。”
  解思齐的声音未落,二百多名校尉、副尉齐声诵道:“臣等奉万军之托,恳请王上代明而立,北逐鞑虏、恢复神州、庇护万民、开万代盛世。”
  此时早有内侍把劝进表呈到郑克臧面前,郑克臧接过来看也不看便丢掷回解思齐的怀里:“尔等想陈桥兵变嘛,孤不是欺负孤儿寡母的赵家天子,此议不准,所有人立刻解散回营,否则休怪孤用军法待之。”
  解思齐等校尉、副尉当即大哭起来,所有人连连叩首:“王上,北地汉民翘首以盼,王上不可为求忠孝声名,弃之天下不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