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作者:
远上天山 更新:2024-12-24 17:03 字数:1788
不是说咱们手头没有什么资料吗?
林叙目光看向计划书:我收集了一部分资料,这份计划书是根据已有的资料,以及船舶总公司那边提供的一些关于液化气船建造的注意点做出的,计划书并不完备,还有需要补充的部分。
卢沛推了推张爱林:这还不完备吗?
就算有看不懂的地方,这也完全不影响他们觉得这份计划书很牛逼。
林叙从国外回来那天,他和同年进厂的新人们还针对林叙受厂领导器重这事展开过讨论,讨论的结果是,林叙绝对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特殊门路。
否则他年纪轻轻就完成那么多重大项目,除非他是孙悟空。
张爱林盯着计划书看了许久:可能他叫林悟空?
能被厂领导安排来参与液化气船建造的,都是南江厂各个科室的骨干,原先他们对液化气船的建造没有完整的概念,只能通过此前看到的海外船厂对液化气船建造的只言片语的经验来分析。
但眼下,林叙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计划书。
不少人的思路也就慢慢打开了。
几天后,各小组的成员们再开会,大家的想法不知不觉中变多了。
液化气船和普通货船不同,就在于它运输的是液化气,危险性更高,因而对于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这样一艘船,从船身到船底,每一部分都要结合造船以外的专业知识。
造船行业说起来简单,只是把船搭建起来,船能开,能浮在海上就行,然而,船的动力系统与电气专业息息相关,浮力又是物理学的知识,船在水上,至少得不被腐蚀,能挺过漫长的时间,这又涉及到材料,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不同,就能作用于船的不同部分。
根据船的功能的不同,每一类型的船又各有其侧重点,比如猎雷艇,安全性第一,驱逐舰在考虑到攻击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舒适度,因为它是远洋舰艇,要有人员的居住和生活空间,液化气船最关键的功能就是储气,液罐支撑、设计压力等就是设计的重点。
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少人没有从造一艘船的角度去思考,而是先从液化气的储存与运输的角度提了不少建议。
先把涉及到液化气的部分处理好,再慢慢过渡到建造一艘船,把液化气储存运输的特性与船自身所具备的特性结合在一起。
林叙的笔记一直没有停下来过。
经过整整一个多月的讨论,他们这个项目组终于拿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
但遗憾的是,由于国内液化气船的建造尚且是一片空白,他们虽然确定了设计方案,但某些技术南江厂眼下是达不到的,比如液罐支撑和安全监控两个方面,临时发展来不及,而即便国内有相关生产经验,恐怕也达不到igc规则的要求。
这是造船过程t中经常面临的问题。
不过南江厂眼下和海外船厂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外某些船厂处于转移产业的需求,也会将一些非核心技术交予南江厂,只要南江厂购买相应的专利费。
可以说,一艘船即便成功造出来,南江厂方面虽然获得了利润,但通常也会支付不菲的专利费用。
这一境况直至21世纪之后都依然存在,不过在那时候,国内船厂已经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在高附加值船的建造上虽然没有100%实现全国产,但借助于丰富的工业制造品类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国内船厂在逐一摆脱专利壁垒。
换句话说,现在花钱买技术,是为了以后不用花钱买技术。
方案出来了?
在听到林叙的汇报,说设计方案已经出炉的那一瞬,施家望特意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黄历。
他怀疑自己是听错了。
这是液化气船,不是别的厂里已经有过建造经验的船。
方案你先给我看看。施家望道,回头我得给船舶总公司那边验证一下,看你的方案究竟是不是可行。
对于其他船,施家望多少有些经验,可液化气船,眼下谁也拿不准。
他估摸着,南江厂的设计方案交到船舶总公司那里,船舶总公司恐怕也会请专家来比对分析。
施家望仔细一看,他虽然无法确定林叙主导的设计究竟对不对,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份完整的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分析出的内容。
在方案每一条的后方,林叙给出了技术支撑。
施家望悬着的心定了一些,他甚至隐隐有种错觉他看林叙的计划书越多,他越有一种自己被这份计划书说服了的感觉。
施家望心想,他得冷静一下。
所以他把林叙赶了出去。
之后,他一个电话叫来了潘荣华:咱俩先琢磨琢磨,看这份方案能不能拿给厂长瞧瞧。
潘荣华:你觉得我像专业的吗?
在专业上,他还不如施家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