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作者:
归园田居 更新:2022-08-26 05:25 字数:6284
“你是什么人?来做什么”模糊的感受到对方的善意,陈瑜的警惕少了一点,神经也绷得没那么紧了。但是该问的还是得问,知人知面不知心,更何况非我族类。
中年人推了推眼镜,笑呵呵的说:“我姓颜,名仲勋。你要是愿意,叫我二叔也可以。我听说你这丫头能看见我们,就想拜托你一件事。没想到能看到这么有趣的一幕,说来这魏耀祖也是我的熟人啊……”
“是你,颜老二?”魏耀祖抬头看见来人失声大叫,连哭都不敢了。这面前有个小煞星,又来一个狠角色。颜老二,可是对自己都能下狠手的人物。
陈瑜有些好奇:“你们认识,这是怎么回事,说来听听?”
颜仲勋看着魏耀祖,目光悠远,似乎透过他看到了生前的时光:“我和魏耀祖本是同窗,赴日留学也是同一批。不过我们志不同道不合,关系并不亲近。”
回国之后,颜仲勋利用学到的知识,开办工厂,想要以实业救国。他虽然是读书人,但是弃文从商却毫不犹豫,为人又仗义,做生意也诚信。
工厂做大以后,不但造福了乡里,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他还大力支持革/命志士,想要让国家强大起来。
许是魏耀祖在乡里民声不好,颜仲勋又得乡亲敬重。他心生嫉妒,就勾结日军和倒戈的商会,封了颜仲勋的厂子。
知道日军少佐好读书,魏耀祖一边在少佐跟前吹捧颜仲勋的才华,夸张的说颜家的世代藏书多么丰富和珍贵,一边逼着回到村里的颜仲勋把祖传的书画交出来,说只要他把书交出来,就放过他村里的人。
颜仲勋自然不肯,他这些收藏,都是祖辈留下的东西,怎么能流入日本人之手?乡亲们自然也不相信二鬼子的话,不愿意颜仲勋用祖辈的藏书交换他们的安全。
两难的颜仲勋最后做了一个决定,那天他说自己有办法退敌,就把村民和两个儿子疏散开,提前备好粮食,让他们在山里待几天。而自己,则待在家里等着日军少佐上门。
这个日军少佐确实是个爱好的读书的,对满腹才华,而且在日本留过学的颜仲勋十分仰慕,两个人当场把酒言欢,恨不得结为知己。
所以在颜仲勋邀请他一个人去书房时,微醺的少佐就放心的让士兵留在了客厅。等到酒里的药发作,少佐终于无力的倒下。他不敢置信的看着颜仲勋,手扶着刺刀,却再也没有拔出来。
颜仲勋端坐在太师椅上,把玩了一下手里的转心壶,然后毫不犹豫的把一桶油泼在房里,化了一根火柴扔了出去。
轰的一声,屋里迅速窜起了火焰。外间的士兵逃跑不及,也被烧死了几个,还有被浓烟呛死的,最后只逃出了寥寥几人。
日军少佐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乱了他们的军心,当地的抗日组织也趁机反扑,取得了小范围内的胜利。
几天后,回来的乡亲们看到颜仲勋家里的惨状,都痛哭不已,把颜仲勋风光大葬之后,还在村里盖了庙供奉他。
后来颜仲勋的庙被砸了,村里人就在后山用砖瓦石块偷偷搭了一个一尺高的小庙,因为隐蔽,倒是没被人发现。
一直到现在,村里的人不分辈分,一律尊称他为二叔。逢年过节,都有人偷偷祭祀他。
“我没想到魏耀祖的灵魂居然还在,早知道就结果了他。”二叔的死在魏耀祖之前,他受村里人供奉,也努力护卫着一方平安。倒是没有想过魏耀祖灵魂的下落,让他接着去害人,真是疏忽了。
陈瑜也跟着叫起了二叔,看着魏耀祖不屑的说:“就他个卖国求荣的二鬼子,就算死了也被人唾弃,兴不起多大的风浪。要不是我表舅运气太差,他也上不了身。这不是二叔的错,您不用自责。”
“我当时为了不连累乡亲,就把书画藏到了暗室里。今天来就是想托你让那些书画重见天日,交给政/府,不至于埋没。”说到现在,二叔似乎才想起来此行的目的。
陈瑜小心的问他:“二叔,难道你不知道现在,很多书籍都是禁书……”不是她不想帮忙,而是她要是大咧咧的把这些书画交上去,恐怕不但书要被革/委会没收,自己一家也要遭殃啊。
死后的日新月异,二叔自然也知道,他沉默了一瞬,又笑了,那笑容仿佛能冲开所有的阴霾,让阳光洒遍世间。
他认真的跟陈瑜说:“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走上一段弯路,很快又会走上正途。我把这些藏书托付给你,并不是让你现在交出去。总有一天,它们能光明正大的面世。”
“会的,二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眼下不过是黎明之前的黑暗,很快就能拨开云雾见太阳了。”在场的人没有谁比她更清楚,还有三年,一切都要结束了。
只是,黎明之前的天色,总是更加黑暗一些。
送走了二叔,雪松阴着脸推门而入。陈瑜还不明白他为什么生气,笑嘻嘻的问他:“难得小和尚你也有这么大的反应啊?谁惹你了?”
“不速之客上门,你好歹招呼一声,就一个人迎上了?”雪松看着那张笑得没心没肺的脸,有些无力。虽然眼下能伤到她的东西不多,但是警惕之心却不能没有。
陈瑜这才知道,小和尚的情绪波动是为了她。虽然很感动,她还是弱弱的为自己分辩了一下:“素云姐姐就在楼上,你也在隔壁。如果真有什么事,我肯定会叫你们的。我既然没喊人,就代表没什么事。”
而且,来“人”是敌是友,善意还是恶意,她好像也有一点心灵感应。不过小和尚说得也对,小心驶得万年船,以后她还是要更谨慎一点才好。
陈瑜拉着小和尚坐下,大着胆子揉了揉雪松的脸:“小和尚,别生气啦,下回我一定记得叫你。我跟你讲,今天来的这个人……”
她把二叔的故事跟雪松完完整整的讲了一遍,脸色微红的小和尚叹了一口气:“快过年了,我过两天回镇上看看李叔。我不在的时候,你一个人当心一点。”
这几年不许过年,不许敬神、拜年、请客、送礼、吃喝玩乐,自然也没有了年假。但是毕竟是过年,小和尚在李家待了几年,快过年了,总要回去看看。要是等过年的时候,请假也不好请了。
听到小和尚要回镇上,陈瑜有些失落。她总以为什么时候小和尚都在身边,都忘了他也会离开。并肩战斗到现在,她觉得两个人已经培养出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如果以后小和尚离开南陈庄,她一定会想念他吧?
“小和尚,你早晚都要离开南陈庄,去投奔你师傅吧?”陈瑜的情绪低落下来,轻声问雪松。他的向佛之心这么坚定,出家也迟早的事吧?
雪松心里微微一动,模棱两可的说:“也许会,也许不会。师傅教我随缘即可,也说不定我会一辈子扎根在这里……”
一想到小和尚有可能会一直待在这里,陈瑜的心情就莫名的欢快起来。就连雪松的离开都没有了矫情的离愁别绪。
不过随后杨振华和秀荷办婚礼,特意给她送请柬的事,却让她恶心了一回。
王金兰更加生气:“这秀荷家里送过一回去请帖了,这还专门给你一个没出门子的大姑娘送什么?”这是上次骂了秀荷娘,专门恶心他们一家了?
不过让陈瑜心里更不平静的是,听说上辈子的公婆和大姑子都要来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陈瑜决定,只要他们这辈子不再招惹她,她也不会主动做什么。
如果事情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第24章
杨家人来的时候,陈瑜并没有关注。还是王金兰跟着其他社员围观了城里人之后, 回来跟陈卫国闲话:“秀荷那公公婆婆还挺有派头, 眼睛长到了头顶上, 看人都用眼白。以后秀荷这日子, 恐怕不好过了。”
“老祖宗都说门当户对,还是有道理的。还是咱闺女拎得清, 没让姓杨的哄了。”陈卫国眼也不瞎, 对杨振华前些日子纠缠闺女的事情也是知道一些的。还好他闺女机灵, 都躲开了。
陈瑜趁着中午阳光好, 正坐在门口纳鞋底, 听了陈卫国的话,一针扎到了左手大拇指上。她“嘶”了一声, 下意识的把指肚上沁出的血珠吮掉了。
王金兰听到声音看过去,皱着眉头说:“当心点, 你把手当鞋底子纳呢?”那老粗的针,看着就往手上扎,她不疼谁疼?
“知道了,娘。”陈瑜没精打采的应了, 不过再下针的时候就小心了许多,速度自然也慢了下来。
王金兰看她做活那个墨迹劲儿, 就替她着急:“这都腊月了,两个鞋底子还差半个, 别等过了年该穿单鞋了,你这夹棉的鞋才做好。”
说起来秀荷跟小瑜年纪也差不了哪去, 这人家都结婚了,她这终身还没个着落。好不容易开了窍,知道给雪医生做鞋子了,还不慌不忙的。
还不赶紧做好了给雪医生送过去,这你来我往的,情分慢慢不就有了?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她这个当娘的都恨不得把两个人压着凑一堆儿,明年订婚,后面结婚,三年抱俩,五年抱仨。
一想起杨家人,陈瑜的心情就好不起来。她干脆把针线簸箕收拾一下,去诊所那边待着了。雪松不在,看病的人都少了,她坐着也没事,看书累了,就做会儿针线,争取早点让雪松换上新鞋子。
雪松踏进房间的时候,看到的就是陈瑜低着头安静纳鞋底的样子。冬日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让她整个人都泛起了温暖的光晕。
这时,陈瑜突然感觉到一片阴影压下来,抬头一看,发现是雪松回来了,惊喜的站起来:“小和尚,你这么快就回来啦?好不容易回去,也不多待两天……”
她嘴里说着雪松该多待几天的,实际上她内心的欢喜都要炸成花了。原来,跟小和尚在一起的日子,是这么的让人怀念。
几十里的路,雪松是一路走回来的,风尘仆仆,面带疲惫。但是这会儿他却没有急着回去梳洗,而是在脑海里不断回放刚才的那副画面。
听到陈瑜熟悉的声音,他才回过神来,“不放心,就早点回来了。这两天有什么病人上门吗?”
“他们哪里敢让我看病,有病都去大队那边了。也就偶尔有人过来要点甘草、板蓝根回去泡水……”陈瑜虽然有些泄气,但是并不觉得委屈。她才学了多少东西,别说乡亲们不相信她,就连她都不信任自己。
雪松微笑着听她念叨,然后温柔的补了一刀:“知道自己的不足,很好。所以,以后我考你的时候,就少抱怨一点。”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陈瑜总觉得小和尚回来之后,有些变了。怎么说呢,好像更像一个普通人了,距离感少了很多。
反正不是什么坏事,陈瑜把这事放在一边,说起了杨振华和秀荷结婚的事情:“明天杨知青要在大院里摆酒,我怕吵,明天能不能不来了?反正明天大家都惦记着吃肉,也没什么心思看病,有你盯着就够了。”
如果可能,这辈子她都不想再见到那些人。但是偏偏那两口子摆酒就在他们门口的大院里,隔着窗户就能看到。
“刚说过要你用功,又想躲懒了不是?若真心向学,就算身处闹市,心犹安然。”雪松不知道她在躲避什么,但是他知道,有些问题不是躲就能躲得过的,只有坦然面对,才能解开心结。
陈瑜无奈,好吧,就当没看见他们吧。反正也待不了几天,忍忍就过去了。
腊月二十,宜婚嫁,添丁进口,是个结婚的好日子。
一大早,知青大院就开始闹哄哄的。到了十点左右,杨振华就出来散烟散糖。烟是普通的乙级烟,糖是包装简陋的水果糖,不过在乡亲们眼里已经算是难得的好东西了,一个个夸杨振华会来事,大气。
王春华撇撇嘴,阴阳怪气的跟秀荷娘说:“你们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也只能买到这种糖了。乡下的供销社就那几样东西,哪有我们城里的商店物质丰富。我们那儿结婚都是派大前门、大白兔奶糖。大白兔,=,听说过吗?上海牌的,去年总理还送了一斤多给美国总统……”
“我说亲家,我怎么听队长说,他去镇上开会,那商店里可什么东西都有。要不我问问他有没有你说的什么门什么兔的?”秀荷娘心里还不舒坦呢,这一家人空手拎俩锤(拳头的意思)就来了,别说什么三大件,36条腿都没有,哪像是娶媳妇的样子。
王春华的大话被戳破了,恼羞成怒的说:“谁家大姑娘还没结婚,就没脸没皮的爬男人床?要不是我们振华好心,一个破鞋自个儿拿绳子吊了吧!”
她本来就不同意儿子娶个乡下的儿媳妇,就算找个同样出身的知青也好得多。但是儿子不争气,弄大了人家的肚子,还说不结婚就犯流氓罪了,她也不甘不愿的同意的。还想要彩礼,一个子儿都没有!
“男的裤腰带不松,谁还能压着干那事?信不信我告你儿子个流氓罪,让他吃枪/子?”看王春华的声音越来越大,都有人看过来了。秀荷娘生怕她败坏了闺女的名声,压低了生硬威胁王春华。
秀荷娘也就这么一说,真要告杨振华流氓罪,她闺女也没脸活了。但是这会儿就是不能示弱,m主席说过,敌人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不管怎么,气势得做足了。
杨振华的姐姐杨丽红却没想太多,她一听秀荷娘的话就急了:“我弟弟吃了枪子,你们家闺女也别想好过……”他们老杨家就这一条根,要是断在他们手里,她跟这家人拼了。
“你让谁不好过?”秀荷的两个哥哥正好走过,听到杨丽红的话,黑着脸质问。两个壮年汉子站在面前,凶神恶煞的,吓得杨丽红退了两步。
杨长福这会儿才说话:“好了,大喜的日子,闹什么闹!”他对着桩婚事也不满意,但是秀荷都怀了孩子,也只能勉强接受了。
再说,谁知道振华在这里要待多久?要是一辈子回不了城,也只能娶个当地媳妇。早娶晚娶都是娶,看在孙子的面子上,就先捏着鼻子认了吧。
台上,陈保国正带领所有的贫下中农宣读革命誓言,为新人证婚。然后开始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宾客争先恐后上前痛说革/命家史,倾诉战天斗地的激情,忆苦思甜,歌颂现在的美好生活。
陈瑜在房里听得头疼,好好的一个婚礼,弄得跟批/斗大会一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消停下来,偏偏小和尚还不准她回去。
作为新人的杨振华也同样不高兴,他昨天就被爹娘联手数落了半夜。要不是他拿秀荷肚子里的孩子和自己的性命说事,恐怕今天这场婚事就泡汤了。
虽然婚礼如约进行,杨振华还是一脸茫然。以后他就要跟一个不喜欢的女人生活在一起,成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
一想到以后几十年都要这么过去,他就觉得恐慌。但是他又不敢承担抛弃秀荷,抛弃孩子的后果。如果是小瑜就好了,她肯定不会那么随便,也不会让自己落入两难的选择。
“一拜m主席!”
“二拜父母!”
“夫妻对拜!”
最后一拜,杨振华下意识的看了低着头看书,置身之外的陈瑜,才犹犹豫豫的拜了下去。穿着红袄黑裤的秀荷没有错过杨振华的目光,她脸上带着笑,心里却在骂陈瑜,不要脸的骚蹄子,结了婚的男人都惦记。
她的男人自然没有错的,都是狐狸精的错。
听着外面的动静,陈瑜就知道婚礼结束,开始吃席了。她心里也像有个石头落了地,跟杨振华结婚的那个人不是她,她也不会再重复上辈子的命运了。
此刻,她的心情出奇的好,不留意竟然笑出了声。
“什么事这么高兴?难不成是羡慕别人结婚?”雪松看陈瑜乐不可支的样子,感觉她的心结应该放下了,就顺口逗了她一下。
陈瑜双手支在桌子上,微微靠近雪松,不怀好意的说:“是啊,可惜没有对象。要不小和尚你嫁给我得了?虽然三大件备不起,三媒六聘,72条腿还是少不了的。”
雪松看着那张笑靥如花的脸,悠悠吐出来两个字:“好啊。”
“我才不……”以为小和尚又说她胡闹,陈瑜正想反驳,却被这两个字砸懵了。她结结巴巴的说:“小,小和尚,你说,什么?”
她没有幻听吧?小和尚说的是“好”?他一定是逗她的,陈瑜语无伦次的说:“小和尚你学坏了啊,还会调戏人……”
雪松低头,微笑不语。不辩解,不否认。这态度让陈瑜有些没底,心里乱糟糟的。
“谁是医生,给我看看,我这肚子疼是怎么回事?”杨丽红咣咣在开着的门上敲了几下,惊醒了屋里两个各怀心思的人。
陈瑜一看来人,脸上还残余的红晕就冻住了。她面无表情的指着雪松说:“这位就是我们队里的医生,你有什么不舒服的,跟他讲就行。”
“哪里疼,怎么个疼法?”雪松也恢复了平日里波澜不惊的样子,抬头问杨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