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535节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2022-09-20 01:34      字数:3311
  “不用吃药,这两日吃食略清淡些,暖着一点儿,就好了。”
  “眼下太医院人手紧缺,臣下次再来,说不准是什么时候,这就写个疏散、调补的方子。”
  “若殿下爱吃,便按方煎一剂吃,若懒得吃,也就罢了。”
  童静儿也坐在榻上,关切的看着正睁着大眼睛,满脸写着虚弱的一个女孩儿。
  听到这些话,才是放下心来:
  “谢谢赖先生了。”
  毕竟眼前的是皇贵妃,赖广明连忙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声说道:
  “娘娘如此称呼微臣,实在是折煞微臣了。”
  童静儿毕竟是宫娥出身,在宫中过的十分如意,就算到了眼下,也还是对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抱有感激之情。
  各宫的宫娥们都不是第一次说,说那咸福宫的小主,简直是历朝历代以来最为和善,不端架子的娘娘。
  朱由校看到这些,也十分欣慰。
  前前后后这些年来,童静儿是一点儿也没变,还像是那个早些年在西暖阁为自己端茶递水的小宫娥。
  正满脸恹恹躺着的这个女孩儿,便是朱由校的女儿,皇长女朱淑娥了。
  两个人都没发现皇帝来了,倒是朱淑娥看见了,脸上泛起童真的笑容,说道:
  “父皇来了!”
  闻言,赖广明才是慌忙转身,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朱由校扶住他,微笑说道:
  “不必行礼了,近日季节交替,各宫的妃嫔们及朕的皇子、皇女,多有受凉的,劳烦先生了。”
  赖广明哪敢托大,不过在心中,也是惊叹于这位皇帝处理内外之事的的泾渭分明。
  “陛下如此,叫臣实在是…”
  “行了你先下去吧,朕还有些家长里短的话,要和裕妃她们说。”朱由校怕赖广明在这待着难受,也便顺手给了一个台阶。
  后者有感于此,飞速写了方子,便悄悄离去。
  看赖广明离开,朱由校按住了正要起身的童静儿,坐在她身边,看着自己的女儿,问道:
  “怎么就受了凉?”
  朱淑娥吐了吐舌头,“昨日下了日讲,从懋勤殿出来,忽然就下了急雨,被浇了几下。”
  朱由校眉头一皱,道:
  “这个月湿润泛凉,常有雨水,天气不是很好,这样吧,日讲罢辍一月,你们也好生在宫中休息。”
  “谢父皇!”朱淑娥显得很兴奋,仿佛一下子,受凉后的恹恹之情全然消散不见。
  朱由校故意板起了脸,说道:
  “不过你不要想着能偷懒,每日的功课,也还是要做的。”
  “哦…”朱淑娥脸上的兴奋之情一下子消散不少,撅着小嘴,向一旁倾诉道:
  “母后,你看看父皇呀,父皇真是的…”
  对此,童静儿表示爱莫能助,耸了耸肩。
  她转头看了一眼刻意板着脸吓唬人的朱由校,又看向朱淑娥,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哈哈…”朱由校也装不下去了,被朱淑娥那副绞着手指,楚楚可怜的小样儿给逗笑了,装出来的威严,顷刻间荡然无存。
  皇宫大内,一片的温馨之景。
  然而此刻的辽东,却是战火狼烟,明金之间,兵锋再起。
  第七百二十四章:皇太极要称帝
  皇太极继位时,逼死了阿巴亥。
  阿巴亥一死,代善的锋锐也就被彻底磨掉,虽然身为四大贝勒之一,共理国政,却不再敢越雷池半步。
  而皇太极即大汗位以来,没有一天是闲着的,除了要重振大金以外,也要稳固国政,不至于让其余的三大贝勒钻了空子。
  迫于老王公贵族们的压力,皇太极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让多铎、多尔衮两兄弟各自带领正白旗一个牛录,开始他们正式的带兵生涯。
  但与此同时,皇太极也为提升汗权做出积极的努力。
  他一方面再三遣使科尔沁、东土默特等漠北大部,增强姻亲联系,以对抗已经围绕在大明身边的漠南及塞北诸部。
  另一方面,向宽甸六堡附近增兵,给朝鲜国王李倧敕以国书,勒令朝鲜归顺。
  否则,将发兵朝鲜,使其阖国不存。
  不过现在的李倧,深信大明爸爸的能耐,对后金这个蛮子国家是嗤之以鼻,根本没搭理。
  身后有爹,站着不慌,便是如今的朝鲜了。
  那个时候,皇太极本来也就是探探朝鲜的口风,因为还没到出兵的时候。
  尽管遭到无视,皇太极还是将那口气咽了回去。
  为重新组建被打击得支离破碎的八旗,重建“满万不可敌”的地位,皇太极开始着手在后金进行了诸如编丁为庄,组建蒙汉八旗等一系列的军政改革。
  在最近几年,皇太极渐渐摒弃了努尔哈赤在位时期完全不用蒙汉人为官的习惯,开始大规模招揽蒙汉各族人。
  除此以外,又屡次派遣大军进入深山,抓捕勇悍的野人女真,编训为八旗新军。
  经过皇太极这番折腾,两年多以来,八旗军已经从努尔哈赤病死时的不足四万,增长到了接近十二万人。
  增长足足三倍,现在八旗的数量,甚至比努尔哈赤在位时最多的六万人还要多出一倍!
  当年六万的八旗战斗力已经如此恐怖,那皇太极手上这十二万的八旗,又会是什么样?
  听上去是挺吓人,但是熊廷弼一点儿没慌,因为经不起推敲。
  如今八旗这十二万人,并不都是当年努尔哈赤手中那些能征善战的披甲兵,其中有一大部分都只是一般的战兵。
  天命年间几场败仗,使得跟随努尔哈赤作战建国的那些披甲兵折损大半。
  皇太极也知道八旗全员披甲不再可能,所以根据国内人丁的情况,规定二丁抽一,每牛录三百战兵,披甲者六十。
  也就是说,眼下八旗军的数量虽然被皇太极生生拉了上来,但是披甲率已经大大下降,还不足三分之一。
  其中担当生力军的野人女真,大部分都只是单纯的勇悍,没有多少实际作战经验,精锐程度也远不及努尔哈赤在位时期。
  这就是揠苗助长,一时看着厉害,可是一旦短期内没有占据到优势,很快就会被各方势力看得明明白白。
  可是现在的辽东军及九边,早已经在天启五年初,就完成了盔甲和装备的全部更新换代。
  全部完成更新换代,这是什么概念?
  朱由校用每年一千多万两,这种简直是天文数字的军费,用六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正兵披甲率接近百分之百的大明边军。
  大明,从没有这么阔过!
  除此以外,遂发枪、镇虏炮、手铳此类先进火器,也都在军器司的日夜钻研下相继问世,成批的下发到边军手上。
  熊廷弼一拿到这些,就组建了一个规模达三万人的“神器营”,在校场内整日的枪炮大作,用大批量的子药训练新兵。
  据说,这支神器营每月训练所用的子药、铅弹,都是以百万为单位输送。
  当然,这三万也不都是正兵,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负责火器维护和运输的辅兵。
  斥资打造这种规模的成建制火器部队,在辽东甚至于整个亚洲,都已经是属于首创。
  而熊廷弼这样做的资本,自不必多说,那是来自于背后京师源源不断的军费。
  随着大明参与大航海,并且在远东贸易占据一席之地,起码现在来说,资金,已经不再是朱由校的一个难题。
  养兵费钱,但是朱由校从不在这上面有任何的吝啬。
  朝廷有钱,锐意革武,下头的军队自然就会变得精锐,从而士气高昂,日日求战。
  这两年后金虽然在皇太极的手中有所整顿和复苏,但是在朱由校引领下的大明,前进的脚步,显然更快!
  愈发觉得,自己不应该只满足于一个大汗之位。
  皇太极自从即汗位以来,忙于内政,近些年都是无暇顾及挑起战端。
  只是南邻的朝鲜王国,如此孱弱的国家,居然也敢和大金叫板,这让他很不舒服。
  想曾经,努尔哈赤在位时,八旗军英武无敌,萨尔浒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明朝四十多万精锐。
  那个时候,朝鲜国连年都在进贡,十分老实。
  及至努尔哈赤兵败沈阳,又匆匆病亡,在大明的暗中相助之下,朝鲜国出现所谓的“仁祖反正”事件。
  而新任的国王李倧,竟然又遣使与明朝联络,不再向大金进贡。
  现在的皇太极,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腾出手来,开始做一些这几年一直都想做的事情了。
  前些年国书被朝鲜国无视的事情,皇太极一直耿耿于怀。
  这次皇太极不再是试探,是有准备而去,天启六年三月中旬,他再度以大汗之尊,向朝鲜国王李倧发了一封国书。
  内容没有变化,勒令朝鲜王国成为后金的藩国,称臣入贡,否则将让女真十万大军,踏平朝鲜王京。
  这次,朝鲜似乎也已经觉察到后金的狼子野心,收到国书之后,朝野震恐,连忙派人向大明求援。
  与此同时,皇太极也在赫图阿拉准备一件大事,他觉得仅凭大汗这个名号,已经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威望。
  皇太极要做皇帝,和大明皇帝一样,做大金的皇帝,他要登基称帝!
  朱由校那个毛头小子,不过和自己一样的年纪,连他都能当皇帝,自己有何不可?
  这样的心思,在他的心中愈发膨胀起来。
  第七百二十五章:遭受排挤的“孝庄”
  赫图阿拉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