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高嫁 第35节
作者:雪上一枝刀      更新:2022-09-18 09:19      字数:4876
  过了两天,买好去加格达奇的票,许俊生就和张历城一起出发去大兴安岭了。
  许俊生带的东西不多,就一个包,包里有两件换洗衣服,再就是有点吃的,提起来都挺轻的,张历城可倒好,带了两个特别大的包,其中一个还挺沉,也不知道里面装的啥。
  等火车开动了,张历城打开其中一个包,从里面摸出一个还热乎的黄米粽子,说,“俊生,尝尝,里头放了大枣!”
  去一趟东北不容易,张历城琢磨了好几天了,这一路上带点什么给卖了赚路费,后来去市场见有卖大黄米的,价钱还不算贵,就买了二十斤回家,泡了一晚上,包出来粽子蒸了三大锅,给家里留了十几个,其余他都带上了。
  许俊生觉得,雨珍这大表哥挺逗,这是去趟东北,又不是去逃荒,怎么还用带那么多黄米粽子,就是再多几个人,那也吃不完啊。
  但很快,他就知道了,张历城带这么多,不是自个吃的,而是要卖给别人的,他用网兜装了十几个粽子,没走出这节车厢,就卖掉了。
  在几乎全封闭的车厢里,粽子的清香味儿特别勾人,张历城本来是很会吆喝的,但在火车上,他不能这么做,只能拿着粽子一趟一趟的兜售,从火车开动了,到晚上六七点,都没在座位上坐着过。
  八点多,所有的粽子终于卖完了。
  张历城喜滋滋的把钱放好,跟许俊生耳语,“一共一百多个粽子,赚了十一块。”
  从北京到加格达奇的硬座车票是十二,许俊生找人买的硬卧票,票价是二十二,虽然没能把车票全都挣回来,但相当于十一块钱就坐了卧铺,也挺合适的。
  许俊生对他竖了大拇指,说,“不错。”
  虽然他也是很想赚钱,但指定想不到,还能有坐火车卖粽子这种操作。
  张历城这忙活了半天,自个儿还没吃呢,他去洗了把手,从另外一个包里拿出玉米饼子和一包咸菜,很开心的吃了起来。
  许俊生再度震惊,“你就吃这个啊?”
  真行,这么多粽子,一个也不给自己留,都卖了,末了自己啃饼子,这不傻吗?
  张历城笑着解释,“我爱吃玉米饼子,觉得越嚼越香,搭配着咸菜吃,挺好的!”
  毕竟刚才吃了人家一个粽子,许俊生过意不去,从包里拿出半包绿豆糕,说,“你尝尝这个吧,是雨珍特意去城西买的!”
  据说是祖传的手艺,说是这点心的老师傅,祖上曾经给王府里供应过点心呢,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这绿豆糕的确是好,吃了既不噎人,也不会太过油腻,而且甜度刚刚好。
  张历城羡慕了,说,“妹夫,雨珍真够疼你的,就为了买个点心,还去了一趟城西。”
  许俊生乐了,“那是,你快尝尝吧!”
  第二天一早,许俊生去餐车买了两份早餐,是油条大饼和豆浆,挺平常的东西,价格贵了差不多两倍。
  张历城已经吃上了,还是就着咸菜啃玉米饼子。
  见许俊生买的多,他也就把另一份吃了,但吃完了,去餐车问了问,回来就给了许俊生三毛钱和□□票。
  许俊生怎么可能要,说,“咱们都是亲戚,一块儿出来了那还用分的这么清,要是雨珍知道了,一准儿会说我!”
  张历城却坚持要给,“俊生,你能带着我跑这一趟,我就挺感激了,来之前我都当着我爸和雨珍的面说了,所有的花费,都得是我自个花钱,你快收着吧。”
  许俊生只好收着了。
  等到中午,他又去餐车买饭,比起早上的豆浆油条,午饭品种多,但价格也更贵了,一份只加了一点肉末的荤菜,一份素菜,再加上两个白面馒头,一共得六毛钱了。
  许俊生挺为难,不知道该不该给张历城带一份了,不带吧觉得过意不去,带吧似乎也不太合适。
  他偷偷往瞄过几眼,张历城带的玉米饼子,再吃两三天也足够了。
  正犹豫间,张历城也跑过来了,生怕他多买了,大声嚷嚷,“俊生,你买你自个的就成了,这饭太贵,太宰人了!”
  正在打饭的列车员瞬间脸都黑了。
  许俊生有点尴尬,打完饭匆匆回到车厢,说,“表哥,这火车上的饭卖得贵,倒也不一定是宰人。”
  玉米饼子太凉,张历城喝了一口热水,说,“卖的那么贵,怎么不是宰人了?”
  许俊生说,“这就是一个成本的问题,在火车上卖饭,指定比在路边卖成本高,要是没有餐车,那就能多拉一车厢人,多卖票,现在有了餐车,那就不能卖票了,而且还得配厨师配服务员,买的人还不多,所以即便价格贵,总体应该也是不怎么赚钱的!”
  他虽然不喜欢经贸局的工作,但和单位几个同事关系挺好,其中有个是对外贸易大学毕业的,学经济的,挺好为人师,给许俊生讲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张历城倒是没想到,他这妹夫懂得还挺多,笑着说,“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他们宰人也是没办法。”
  不宰人,就得赔钱啊。
  赔钱的买卖指定不能干。
  第三天下午,他们终于来到了大兴安林的首府加格达奇,还好他们运气挺好,这边十来天没下雪了,去哪儿都方便。
  许俊生赶紧搭了一辆车去了五七农场。
  张历城不舍得继续住旅馆,第二天就到处打听,赁了一处院子,一个月五块钱,本来他提出要赁半个月,人家不同意,没办法只能交了一个月的钱。
  他这次来东北,准备的挺充足的,除了把自己穿的圆滚滚的,穿了两层棉衣,另一个行李包里,还带了被褥,往床上一铺,就能住了。
  第二天,他上街买了红纸,裁成小块儿,写了数十张高价收蘑菇的启示,也没忘在下面缀上北京经贸公司。
  张历城开出的价格是两毛钱一斤,比供销社收购的价格翻了一倍,当天下午,就有不少人提着蘑菇来了。
  但他开出的价格高,要求也挺挑剔,十个人来,能收下五个人的货就不错了。
  许俊生这边,工作进行的就没那么顺利了。
  他这次是为了收购人参来的。
  他们五七农场除了种植一般的农作物,还有一个规模挺大的人参种植园。
  这里面种的,都是优质的园参,因为人工养殖人参需要技术和经验,在这里工作的基本都是本地职工。
  农场的副厂长姓白,白副场长对许俊生印象很深刻,他分管农场的食堂,每个月的报表都会认真看,有一段时间发现,有个叫许俊生的青年,一个月至少要吃七八天病号饭。
  出于好奇,他特意去看了看真人,发现小伙子活蹦乱跳的,根本一点毛病没有,他当时怒气冲冲的提议,处分这个许俊生。
  然而正职王场长不但没同意,还说一堆有的没的。
  这会儿许俊生来了,还是为了收购人参来的,白副场长可算是找到机会了,说,“小许啊,咱们参园你也知道,管理是非常严格科学的,人参质量特别更好,五年出一次参,明年就出了,你来的太晚了,这些人参早早就被预定了!”
  许俊生也不恼,找以前的同学挤了一晚上,第二天去找正职王场长了。
  王场长见到他,比白副厂长的态度可好多了,“俊生啊,我已经听老白说了,你们经贸公司要收购人参,现在的确都被预定了,要不这么着,我帮你联系一下其他农场,看看谁家有。”
  许俊生笑了笑,低声说,“王叔,园参我自个再去打听打听就成,我是想问问您,北边山坡下那一大片,长得怎么样了,也有十来年了吧?”
  王场长警惕的看了看四周,说,“你想干什么,不准乱说啊!”
  这其实算是农场的一个秘密,只不过被许俊生无意间发现了,他们农场地处偏僻,方圆数十里没有人烟,特别是北边,直接就是一大片树林子,虽然不是什么深山老林,但往里走也不容易,因为有个自然形成的山谷,挺深还特别窄,掉里头自个出不来,而且总有人说,那边林子有点邪性,不能轻易去。
  知青们都不敢去,一开始许俊生也不敢去,后来实在好奇,大白天装病,偷偷摸去了,他没发现有什么邪性,倒是听到了不少野兽的声音,吓得赶紧又回来了。
  事后又特别后悔,因为当时他发现了两棵人参,本来要挖,但挖人参特别麻烦,他又没带工具,只能走了。
  第2回再去,就有人拦住他了。
  他用两瓶酒贿赂了农场的一个中层领导,总算是问出来了,原来那一片林子里,是人为洒下了人参种子,但任由其生长的。
  据说,长出来的人参和野生的一模一样。
  当时他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次来之前,经人介绍,专门请教了中药学院的一个教授,人家说,这样的人参,理论上,药用价值和野山参应该是不相上下的,要是真的有还挺想见识一下。
  同仁堂的展示馆里,一株不大的野山参,售价已经特别惊人了。
  第28章 婚后
  许俊生说,“我没乱说啊,是不是都有十几年了,最起码有一部分能挖了吧?”
  人参和人也一样,一样的年数,个子长得大小不一样,就先挑大的挖,小的可以再等等。
  王场长赶紧关上办公室的门,谨慎的说,“小许,这事儿不着急,人参长得慢,多长几年再挖更合适。”
  话虽这么说,但实际上,他心里还是有点着急的,别人不知道,那一片山林子里,有些人参可不止十几年了,有一小部分,恐怕都有二十年了。
  秋天的时候他还让人挖了一棵,挖出来的人参个头可不算小了,那些年数最久的,的确可以开挖了。
  这事儿说起来话长。
  他们兴安岭五七农场,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红星农场,也不是六六年才有的,建国后五十年代就是国营农场,只不过规模挺小,职工一共才一百多人,后来因为接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才被称之为五七农场的。
  王场长是土生土长的大兴安岭人,家里是种植园参的,他进农场当了工人,一开始的工作也是养人参。
  关于园参,普通存在一种歧视,认为它药用价值远远比不上野山参,甚至还有更为极端的说法,认为它算不上真正的人参。
  但其实,园参的需求量和供应量在整个的人参市场,份额至少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而且种植园参也不是很简单的一个活儿,稍有不慎,人参苗子出了问题,就会烂根或死苗,或者生其他的病,比种粮食可难多了,而且园参最短生长期也要五年。
  但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园参,一点都不值钱,一斤鲜参才一块钱,和肉价差不多,一斤生晒参也才十块钱。
  五八年,生晒参的价格更是降到了最低点,一斤才七块五。
  那年本来是人参大丰收,市面上的园参普通质量都很好,但这么好的货,最终却没买上一个好价钱,算一算还不如往年。
  与园参截然相反的,是野山参的价格年年疯涨。
  因此,从那一年起,很多当地的参农都改了行,不种人参了,而是改为种各种粮食了。
  王场长在山林子里洒下第一批十六粒人参种子,也是在五八年,那天他刚从加格达奇卖了园参回来,因为卖的价格低了,心情还挺郁闷,就一个人钻到了林子里,当时半是愤慨,半是异想天开。
  没想到过了两个月他又去树林里,意外的发现还真都长成了人参小苗,他当时欣喜若狂,赶紧把那些苗子都小心翼翼的给分开移植了。
  他立即又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人参种子,偷偷洒了上百粒,从那以后,就成了习惯,年年播种,直到把那么一大片树林子全都洒满了。
  后来人参长大了一点,他也顺利当上了农场的中层领导,在他精心策划了几起闹鬼事件之后,很多人都认为那一片林子太邪性,很少有人敢去了。
  再没过几年他就当上了场长,想办法把北边那一片独立的山林圈成了农场的地盘,而且林子的两个入口,白天黑夜都有人看守,许俊生之所以能摸进去,是因为那天中午恰好换班的人偷懒,去睡大觉了。
  这些年,王场长藏了这么一个大秘密,就如同每天抱着元宝睡觉的儿童,经常惴惴不安。
  因为,他还做了一件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儿。
  他们是国营农场,每年的收益都是要上交给国家一大部分的,不只是上交各种公粮,还包括了几样药材,有园参,有黄芪,还有野山参。
  前两种都很容易,农场自己的园参产量一直很高,而且不止一块田,是轮换着种的,所以几乎年年春天都能挖参,黄芪就更容易了,山上有的是,很多时候还是一片一片的,最不易得的就是这野山参了。
  大兴安岭其实本身野山参数量极少,野山参的主要产地是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有时候农场的挖参队都要走上老远,但往往还是颗粒无收。
  去年年底,农场的任务没完成,挖参队反倒还遇到狼群,差点伤了人,王场长怕再出事儿,就当场解散了挖参队。
  他急得嘴上长了泡,狠狠心,大着胆子,带上几个人,去北边林子挑了大点的人参挖出来,充当野山参交上去了。
  他提心吊胆的过了一个年,结果啥事儿没有。
  这件事儿给了王场长很大的信心。
  当然了,这些长在林子里的参,不能都按照野山参卖出去,那么做就有点缺德了,但肯定要比园参值钱多了。
  带着这样的自信,他去年跟一个医药公司的采购员提了提,那采购员张口说了个一棵十块钱,还说是最高价,差点没把他当场气死,立马把人给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