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归家
作者:
刹时红瘦 更新:2022-09-17 17:38 字数:3044
三月不曾着家的十一娘,这日才回崇仁坊柳宅,还不等见着韦太夫人与萧氏,几乎立即就被闻讯而至做为姐妹们代表的柳小九拉往浮翠坞,一路上听着九娘念叨着姐妹们如何挂念,十一娘忍不住卷起唇角,也任由九娘紧紧拽着她的小手,间中也回应两句“如隔三秋”的甜言蜜语。
纵然她才获新生回到长安时,对萧氏与两位嫡姐抱定讨好奉承的心态,起初主动亲近不无功利,可四年过去,至少对萧氏与九娘,这时当真产生了几分血缘至亲的感情,无奈十一娘骨子里早过了天真娇憨的年岁,撒娇这样的事没法子成为习惯,多数时候,其实与九娘相处她倒更像是姐姐,只不过九娘也习以为常了十一妹的少年老成,半点没有在意。
“相思牵挂”的话说了一箩筐,十一娘这才问起之所以没能及时与亲长见面的缘故——柳婷而世父母这对不速之客。
“他们最近常来?”
“来什么呀来,自打旧年十月到了长安,一次不曾登门,为了婷姐姐婚事,阿母让寄信往义阳,才晓得柳主薄受长官提携,居然调任万年县主薄。”柳九娘轻轻哼一声。
这事十一娘是晓得的,原万年令于墉因办刘玄清一案不利,遭遇不轻不重的贬迁,太后当然不肯让这京县长官一职失去控制,可那新任万年令在职不久,天子便重掌政权,受他这一派臣属提醒,开始重视起两县县令职位,却没抓住县令奸失,两年前,好容易才盼到长安令任满,任用上薛谦举荐,又找了个借口把万年令升迁了,调申州别驾曹刚上任。
这曹刚却是婷而世父柳东野原来上官,想是对柳世父颇为赏识,想尽办法将老属下从义阳调了入京,虽然也是任职主薄,然而京县主薄当然不能与义阳主薄同日而语。
至于婷而婚事,要说还是四年前莹阳真人择徒造就的机缘,婷而虽未最终入选,却被当时应试者之一薛小娘子母亲喻氏看重,回家就急急忙忙找娘家嫂嫂商议,原来是喻氏有一侄儿喻四郎,比婷而长着三岁,当年正好十五,喻母已经忙着在给儿子择媳,听说柳氏有这样一位闺秀,便托小姑试探。
两家来往了几回,喻母虽听说婷而并非晋州柳嫡系,可颇为中意婷而才品,在双方家长默许下,喻四郎便成了柳府常客。
眼下联姻虽也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两家同处一地来往便利的情况下,定亲前让小儿女预先接触观察是否相和也是十分正常之事,盲婚哑嫁并不一定被当成礼矩刻守。
那喻四郎谦和上进,柳婷而又温婉聪慧,尤其两人逐渐熟悉起来后更显脾性相投爱好类同,看在长辈眼里自然是天作之合。
不过韦太夫人与萧氏不算婷而正经家长,婷而父母双亡,上头婚事还应由世父柳东野作主。
故而太夫人便寄书义阳,不久收到回信,柳东野在信上很是感谢了京兆柳一番,又假模假样自责一番,道不尽的难处,总归是说明自己并非不顾手足遗孤,最后才对婷而姻缘表示赞同,全权托付给太夫人作主。
太夫人已经基本与喻母达成了心领神会,只因为婷而年岁还小,没急着落定。
到今岁三月,眼看婷而及笄,喻母这才主动登门提亲,太夫人一边按惯例程序操办,一边又去信义阳,虽然柳东野已经赞同,可要正式进行六礼告成,怎么也得通知一声。
哪知这回信却没送到柳东野手里,太夫人一打听,才晓得柳东野已经调任长安。
这位当人世父的远在义阳也就罢了,调任长安还对婷而姐弟不闻不问,真不知让人怎么评价才好——已经不是凉薄二字就能概括了,连基本礼仪竟然都弃之不顾!
韦太夫人一气之下干脆也没搭理柳东野,横竖有那封信在,太夫人足有资格为婷而操持婚事,大不了嫁妆由自家出,看柳东野那态度,怕是也不愿为婷而操持。
因而十一娘今日听说柳主薄携妻前来拜访,这才觉得奇怪,以为太夫人到底还是消了气,主动与人联络上了呢,听柳九娘这口气,仿佛又不是这样。
相比九娘,十一娘无疑更加了解朝堂政局,别看四年间太后与天子表面仍旧和睦,然而韦元平、毛维却与薛谦以及任侍中一职的冯伯璋争锋相对,天子执政后朝堂几乎大换血,两帮人马为夺要职那叫一个寸土必争,曹刚属薛冯党,受其提携的柳东野自然不是韦毛帮,他调任长安却不与京兆柳来往,大约也有划清界限的这层原因。
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京兆柳必须是韦毛党,就算子侄柳彦娶了薛十娘,那也是欲盖弥章。
倘若只以联姻关系判断政治立场,只会让人感觉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就论京兆十望,仔细追究起来差不多互为姻亲,仅以一两桩姻缘为纽带,是不可能一荣俱荣同舟共济的,不过往往在婚嫁时,又不得不考虑政治因素,这种情况的确让人哭笑不得。
总之说来,十一娘想不明白柳东野怎么忽然就转变态度,心里有种不祥预感。
当到浮翠坞,十一娘就更没有闲睱揣摩柳东野这个不速之客有什么目的了,热情似火的姐妹们一拥而上,又是叙旧,又是请教画艺,十一娘只恨不能浑身长满嘴巴。
实在自从她师从莹阳真,简直就成了家门荣光,别说柳氏女学中这些闺秀,就连画师偶尔也会拿出作品来求请十一娘评鉴,小姑娘们若能得十一娘一句赞扬,甚至会开心得三晚上睡不着觉,十一娘眼下在柳府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早些年遭遇那些妒嫉质疑简直恍如隔世。
这时在柳氏内部,再也没人拿她庶出身份挑是生非了。
好容易才脱身,十一娘拉了九娘往一边,这才问起七娘:“今日怎么不见七姐,难道还与母亲闹别扭?”
柳七娘已近及笄,她与富阳韩家的姻缘已经过定,就等着及笄后请期,可七娘却与萧氏闹起了别扭,早在三月前,就已经称病罢课,竟然到这时还未服软,七娘可从来没有这般倔强过。
九娘叹了一声:“我真不明白七姐闹腾什么,年前韩六郎送聘,风度翩翩谦和有礼,实为良配,世父亲自考较六郎才华,也赞将来必登金榜,唯一不足,就是富阳远了一些,将来与家人见面不易,可若说七姐不舍家人,就更不该违逆大母与阿娘,她却偏偏……阿娘可是处处为七姐考虑,岺世母甚至直接允诺将来,过四十无子才容姐夫纳妾。”
这在大周可谓实不容易了,足见韩家诚意。
大周闺秀们深受开明风俗影响,论及婚嫁从来不会娇羞脸红,家长们也不会刻意回避姻缘这个话题,故而这时九娘虽是豆蔻年华,听长辈们提起多了,多少也通晓些事情,越说越是烦恼:“七姐年龄渐长,脾性倒越来越倔强,与阿娘顶撞不说,甚至暗下寄信往汉州,向阿耶求救,怎么也不肯嫁去韩家,她却没想两家既然已过纳征礼,阿耶定是也赞同这门婚事。”
十一娘却一早察觉七娘并非表面那般温婉平和,实则颇为要强,四年前上清观应试一事已经在她心里种下芥蒂,应会埋怨萧氏偏心,这回又遇家长坚持让她远嫁,而韩家虽为富阳大姓,终究不及柳家显望,七娘更会觉得委屈。
这些事她已经委婉提醒过萧氏,相信韦太夫人也早有察觉,不过萧氏仍然坚持让七娘远嫁,应当也有她自己考虑,十一娘明知柳七娘对她心怀疏远,她主动弥补,对方却固执己见,也没有更好办法。
“九姐若有机会,还是好好劝解七姐。”
九娘闷闷颔首,突然又转忧为喜:“不过十一妹,阿耶就快回京了呢,听说是为公务,不过任期也满了,汉州匪乱平息,灾情也早已过去,四年以来百姓安居乐业,阿耶这回定然能留任京都。”
谢饶平还在汉州,柳长史就能回京?十一娘微微蹙眉,原汉州刺史刘渡贪昧案悬而未决,政事堂几个国相仍在为这一桩对掐,柳均宜这回返京,怕是与此事不无关系。
一想到刘渡,十一娘只觉得好比咽下一把蚊蝇,那感觉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
此人自称是因裴郑逆案被人陷害,若果真是受冤也就罢了,可依十一娘看来……刘渡多半是用裴郑为挡盾,想借此脱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