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上谏
作者:
刹时红瘦 更新:2022-09-17 17:38 字数:3072
咸宜观位于长安城东部升平坊,属万年县管辖,而眼下万年令于墉,曾任职大理寺,实为毛维党羽,这日他正与几个属官“议事”,讨论平康坊几个艳名广传的都知娘子谁当翘楚,正津津有味,便听报荣国公登门。
既是太后党,于墉对比旁人当然明白几分利害,情知太后对卢家不怎待见,历来就敬而远之,可凭他这时官职以及寒微出身的家世,自然没胆量公然开罪公爵显贵,因此心里虽犯嘀咕,面上却不敢怠慢,亲自迎了出去,好一番客气寒喧。
荣国公也没急着说明来意,喝着万年令的好茶,一番谈古论今、天南地北的闲话,直将于墉绕得晕头转向,完全不知这太岁今日是被哪阵邪风刮来他的地盘。
不过于墉很快就体会到厉害。
当荣国公府侍卫押解着刘玄清在十余苦主气势汹汹的拥护下抵达县衙后,眼看着荣国公仍旧好整以睱抚须晃脑,不咸不淡说出一句:“刘氏这恶妇手里捏着不下十条无辜性命,受其骗财之贵族更非我荣国公府一门,罪行滔天可谓悚人听闻,为替于明府省心,某甚至已令家人察了个罪证确凿,内人因心怀义愤,今日当着百姓面前,当众揭穿刘氏恶行,于明府只需秉公处断,必被盛赞明镜高悬。”
于墉一张苦脸,满腹怨气。
这还真是人在衙内坐,祸从天上来,好端端竟被他摊上如此棘手事件!
就算于明府还没有奋斗到太后亲信的地位,好歹也是赤县县令,居正五品上,也算颇得毛维重用之臂膀,对于刘玄清如今作用当然不会全无所知,倘若只是几个布衣百姓击鼓鸣冤,他也不会有半点犹豫,先以诬告罪下狱,再上报毛维等着处治就是。
可偏偏今日有荣国公虎视眈眈,并刘玄清这一路押赴前来,又引得不少行人围观,蒋、朱两个为首的苦主干脆把刘玄清所犯罪行张扬告知,于是群情沸腾,除布衣平民外,也有不少游侠阔少起哄跟随,甚至还有荣国公预先联络之贵族苦主,也跟来旁观取证。
事情闹得这样张扬,于墉情知不妙,哪还敢二话不说以诬告论断。
一边暗示心腹速报京兆尹毛趋,这位本是毛相国侄儿,他一旦知情,毛相国当然也就知情了,一边却不得不在以荣国公为首的诸多贵族监督下,亲自前往咸宜观取证。
论理荣国公无权干涉万年令判案,更不说在场监督,然则荣国公却从来就是嚣张人,行事根本不依礼律,仗着苦主的名义,紧盯着于墉搜获不少丹药,又称为求公正,强逼着于明府当场请人验毒,总之不察出个结果来,荣国公大有坐镇不走的决心。
于墉那叫一个左右为难,而毛趋得讯后当然也不敢怠慢,火速赶往相国府,毛维却不在府中。
这时辰,非但毛维不在府中,便连谢饶平、韦元平等人也还在紫宸殿,等着烂醉如泥的天子清醒,他们好联袂劝谏。
已经足足等候了整个时辰,便连脾气最好的谢饶平也有些心浮气躁起来。
若是普通国政,三大相国当然不会如此尽职尽责,就算天子醉酒未醒,将已经起草之敕令交予内宦便罢,次日来取,即能推令施行,横竖也无需征求天子意见,天子也无心过问仔细,只负责签章盖印罢了。
可今日所谏之事,却必须要天子首肯给出个明确态度,两日后望日朝会上,才不至于出现任何波折。
好容易看见宦官一溜小跑出来,谢饶平忍不住急切迎上一步:“可是圣人诏见?”
“圣人今早便觉不适,安歇才醒……”内侍正在结结巴巴为天子晾着三位国相久等圆场,已经被极度不耐的毛维推去一旁:“醒了就好,我等有要事急奏,还不领路!”
韦元平翻着眼皮瞅了毛维一眼,本是要斥责他对圣人不敬,可到底因为大局为重,才忍下没有借这机会打压政敌,冷哼一声,甩甩袖子跟在后头,反而成了最气定神闲那个。
太后既然已下决断,势必预料到天子不会反驳,真不知谢、毛两人火烧火燎有何必要,如此沉不住气,简直上不得台面,韦相国的心思,已经开始盘算当两日后太后如愿听政,怎么开展新一轮争权夺利的斗争了。
贺衍昨晚又饮了个通宵,任谁劝解都没效用,便连这时人还未完全清醒,歪在坐榻上一个劲揉着额头,身边只有一个秦桑服侍,其余都是庵宦。
便连几个相国入殿拜坐后,他依然是半醉半醒模样,压根没打算摒退宫人。
天子不自觉,相国们自然也不好主动提出“私话”,韦元平抱定主意坐壁上观,谢饶平只好冲毛维丢了个眼色。
“圣人龙体可仍觉不适?”毛维当然不会明说天子酗酒,宿醉未醒。
“有何要事,非得吵着面圣?”天子不答反问,接过秦桑递上的茶汤喝了一口醒神,看也不看三位国相一眼。
“玄清居士于蓝田发现宝镜,上有天神示灵,圣母兴周。”毛维说了一句。
秦桑手腕一抖,险些将天子放在托盘上的茶盏摔在地上。
便连她一个入宫不久的宫女都能听出这话背后的意思,更何况天子。
贺衍人虽懦弱,却也不傻,这时唇角一卷,不知那笑容是带冷意抑或苦涩。
他喃喃重复:“圣母兴周。”
“圣人,臣今日谏言实为君国社稷考虑,虽知冒昧,然,亦当直禀。”谢饶平颇为担心毛维过于急躁,这时才接过话来,只他说完微微一顿,是给天子示意的时间。
贺衍这才抬起眼睛,眼睛里却全是血丝:“谢相有什么话直说就是,冒昧二字殊无意义,再冒昧之事,你等也不是没有干过。”
若依常理,天子如此讽刺,为臣者还不立即匍匐叩拜,称罪请饶。
然而这三位国相仍然正襟端正,像是没听出天子讽刺之意。
谢饶平甚至说道:“臣遵旨意,直言不讳……三载以来,圣人龙体一直欠安,不堪国政繁重,为圣人龙体考虑,臣谏言,莫若圣人下旨,授太后听政,一则国政不至耽搁,二则圣人也可安心静养,龙体安康再添龙嗣,才保国祚兴盛。”
一旁秦桑已经震惊不已,重重垂下头去,紧咬嘴唇。
这些人,竟然胆敢直言太后听政,让天子彻底交权?!
殿堂内一时陷入寂静,只有天子略显沉重的呼吸声。
毛维尤其不耐:“圣人,这确是臣等深思熟虑才上谏言,圣人数载不问国政,本就全仗太后决断,再经此番,连上天也有示灵,为国祚延绵之计,还请圣人准谏。”
就差没有直说——圣人何必占着茅坑不拉屎?
贺衍闭目:“这也是母亲之意?”
毛维正要开口,却被谢饶平抢先一步:“臣等并未知谏太后,因是直谏,理当先谏圣人。”
又是叵长沉静。
天子终于懒洋洋开口:“朕明白了……如此也好,两日后朝会你等直管上谏。”
当谢饶平等人离去,眼见天子伸过手臂,秦桑才回过神来上前掺扶,到龙榻之前,秦桑迅速睨了一眼内宦站位,见只有天子心腹站得略近,才压低声音劝道:“圣人可得三思,一旦……”
“不用说了。”贺衍倒在龙榻上,阖上布满血丝的眼睛,踡缩着身体:“这是母亲心愿,朕早料到今日……有母亲在,龙椅上有无我这天子本就不关要紧……垂帘听政,也好……今后,朕是彻底不用为这些琐事烦心了。”
秦桑僵跪在榻前,一时不知应该如何劝解,她不由想起贺湛,已经这么多时日,自己也察知不少隐情,可惜没机会传递予他知晓,他是宗室子弟,应当不会赞同大周国政被一外姓女人掌握罢。
等秦桑回过神来,却发现天子竟然已经睡着,微微发出鼾声。
不行,不能任由太后彻底掌握大权,太后可是元贤妃倚仗,倘若真让太后如愿,报复不提,今后怕是连性命都难以保全。
秦桑咬了咬牙,想到贵妃当日提醒,悄无声息退去。
而龙榻上本应沉睡的天子却在秦桑走后睁开眼睛,愣怔数息,才以掌掩面,不无痛苦喃喃自语:“渥丹,假若还有你在我身边,我也不至如此懦弱,渥丹,如今,我是当真别无所求,争来夺去又有什么意义,母亲既然想要,我就舍予,渥丹,我只希望你原谅,今后九泉重逢,不要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