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不作死便不会死
作者:屋外风吹凉      更新:2022-09-16 01:13      字数:3660
  听到宝钗、探春、湘云还有惜春几个呜咽哭出声,贾琮方回过神来。
  他却没有和贾母、王夫人等人想的那样沮丧,反而笑道:“哭什么?这本是好事。”
  “好事?”
  贾母等人都直了眼,以为贾琮莫不是被气糊涂了。
  贾琮看了眼梨花带雨的宝钗,对贾政道:“就侄儿所知,并不是每个功勋子弟都有机会凑这个热闹。国朝承平数十年,想要军功难如登天,大部分人都只能苦熬。除了开国公府世子李虎在黑辽外,连宣国公世子赵崇及其他四大国公世子,都只能在九边熬资历。他们并非不想痛痛快快的去战场立战功,而是没机会。所以侄儿以为,此必是陛下念及荣宁功勋,恩赏于贾家。但凡子弟有一分作为,都不必苦熬个三五七年,才能转成武爵。”
  贾母等人闻言默然,道理是这个道理,军功自然是个好东西,谁不想要?
  可要想得了,就得用命去换啊!
  不然谁家不愿承那亲贵武爵,出入有亲兵部曲护卫,连奉恩银子都比宗亲爵高一等,地位就更不必提了。
  只是却又有几家能狠下心来,送世子用命去换贵爵?
  贾政见贾琮到这个地步,还反过来安慰于他们,心中愈发不忍,眼中含泪悲声道:“琮儿,若知道他们如此安排,我是万万不会送你的身份凭证过去的。”
  贾琮闻言,也不知该说什么。
  他又不能给贾政等人说,有青霉素在,苦寒之地最大的危机就不复存在。
  况且他去瑷珲城并非是去当大头兵,像他这样的勋贵子弟从军,起步多是一个昭武校尉。
  当然,多半没有实权,只在军中观摩学习。
  但即使如此,营帐、伙食及炭火供给,都远不是寻常兵卒能比的。
  就他所知,大部分勋贵子弟从军,都会被分在城池里。
  虽外面天寒地冻,可屋里烧的滚热,最多只是吃食上和京中没法比。
  但也可在外面打猎快意。
  好多人在边关待的年头多了,反而会喜欢上边关的粗犷。
  只是这种享受,在富贵乡里受用了一辈子的贾家诸人,是没法想象的。
  听闻贾政心酸懊悔之言,姊妹们连宝玉一起,都再次落泪。
  贾母极不喜这种氛围,皱眉道:“都到了这个份儿上,再说这些有什么用?琮哥儿刚才说的对,这等事旁家想去都去不得,他能去还是皇帝恩赏的福气。那边也有几万人在,不都好好的?听说开国公李家的世子也在,人家都能待,琮哥儿就待不得?
  家里厚实的大氅都搜刮出来给他带上,再多备点好药,银子也多准备些。
  能做的能给的我们都做了给了,剩下的,就看他自己的造化。
  能承这个爵,就要有这个命,没这个命承不住,那也怪不得哪个。
  这份家业,本就是祖宗提着脑袋流着血打下来的,想太太平平就承这份基业,哪有这样的好事?
  不止琮哥儿一人,这回若是祖宗保佑,宗亲之爵转回武爵,往后就都照这个来。
  谁想要这份家业,早早的就去九边熬着去。
  祖宗留下国公府的根基,熬都能熬出一个二等伯来。
  都记下了没有?”
  ……
  “环哥儿,怎么坐在这啊?”
  贾琮自荣庆堂出来,回到墨竹院,就见贾环一个人坐在门口门槛上,好奇问道。
  贾环没回话,也没抬头,院子里的小丫头觅儿却探出脑袋来巴巴的道:“环三爷来了就坐这,姐姐们劝他到里面喝茶他也不理。”
  贾琮点点头,道:“你先进去吧。”
  觅儿看了看贾琮,又看了看贾环,溜了进去。
  贾琮弯腰,看着垂着脑袋的贾环笑道:“变大姑娘了,不敢见人,头也不敢抬了?”
  “你才变大姑娘呢!!”
  不是每个人都是宝玉的三观,以为姑娘是好话,贾环才不这样觉得。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一脸的泪水,和红肿的眼。
  贾琮见之,缓缓不笑了。
  见他不笑,贾环更怒,声音尖锐刺耳的叫道:“你要死了!你死定了!你这个蛆心的孽障,没造化的种子,呜呜……”
  喊叫完,嘴一瘪,又仰着难看的脸,大哭了起来……
  里面人早已听到动静,平儿等人站在门后,亦是人人泪如雨下。
  唯有小角儿,似和贾环比声高般,哭的揪心。
  即使在她们最坏的想象中,贾琮都不会去那么远,那么冷,那么险的地方。
  贾琮见她们如此,却忽然又笑了起来,轻快道:“来来来,先进屋,都先进屋。你们啊……都说无知者无畏,怎么你们这些无知者都怕的要死呢?”
  贾琮极少评价人,即使顽笑的时候,也从不说人长短。
  这会儿忽然这般开口,果然转移了众人的注意。
  等贾琮将贾环推进墨竹院,反手关上门后,又轰着众人进了正堂,让心里七上八下的大伙儿落座后,没有直接展示辩才,而是拿出一张纸来,用炭笔在纸上勾勒起来。
  他画的极快,没一会儿,就在纸上画出了一片天地。
  就是一片天地,白雪皑皑。
  白雪中,有一栋样式和关中房屋迥然不同的屋子,尖尖的房顶上,亦是白雪。
  但烟囱里,却冒着滚滚的云烟。
  又有一图,图上依旧是一片冰雪中,但雪上有林地,有奔跑的兔子,有狗拉爬犁,有鹿拉爬犁,有紫貂,有熊,有虎,有狍子……
  最后一图,图上画着的是人,准确的说,是贾琮自己。
  只是与此时的温润如玉不同,画中的贾琮,头戴皮帽,披棉甲,持长弓,骑在一匹神骏的宝马上,一只海东青盘旋在头顶,英姿勃发!
  不过没等贾琮现卖这三张画,就听到外面木门被推开,一阵脚步声传来。
  没一会儿,就见贾家姊妹们齐至。
  一个个均面带悲戚之色,似要天人永别……
  宝钗眼中的凄苦哀绝之色,更让人心惊动容。
  贾琮笑着让她们坐下后,开始了他的演讲:
  “首先,黑辽的确是苦寒之地。但此苦寒之言,却并非对所有人如此……”
  “对民夫,对辅兵,对寻常士卒而言,黑辽是真正的苦寒之地,那样冷的天,还要在外劳作,还要在外打仗,自然又苦又寒,丧命者众……”
  “但对将军,对军官,对勋贵,对有权有钱有势者而言,黑辽,其实只是一个天地广阔的猎场罢了……”
  “说句对死者不敬的话,你们千万别说出去,否则又有麻烦事……”
  “就我所知,大半折在九边的勋贵子弟,都是打猎打的太尽兴,忘乎所以之下出了身冷汗,再被寒风一吹,这才染了风寒后故去的。九边太冷,风寒入体直接刮入骨髓,病情蔓延如烈火,所以纵然有好药都来不及……”
  “你们瞧瞧那里多好顽,狗拉爬犁,鹿拉爬犁,射兔子、抓狍子,打狗熊,追老虎,爱顽的人高兴起来,岂有爱惜身子的……”
  “也正是这个缘故,才让许多看起来健壮的半大少年,白白丢了性命,正是贪顽的年纪,又都争强好胜,追跑起来哪里还记得其他……”
  “可我却不同,我对打猎没兴趣,我知道生命之珍贵,我知道人生还很漫长,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候,所以我不会去作死!人不自己作死,通常就不会死……”
  “再者,我还年幼,没有谁会逼我去第一线作战,谁都担负不起这个罪名!”
  “所以我的姊妹亲人们,请相信我吧。我虽比不得霍骠骑,不满弱冠之年,便能纵横漠北惊得单于夜奔,封狼居胥。但我自信,一定能活着回来,而且,还会活的极好。”
  “天地娘亲生于我,师长姊妹友爱于我,我怎能不珍重?”
  ……
  大明宫,上书房。
  暖心阁内,叶清罕见的一脸惊慌,目光哀求的看着崇康帝,道:“皇伯父,清儿求你了,怎就把贾琮支到瑷珲去了?那里比宁古塔还远,他会死的……”她已经在这里央求了半个多时辰。
  崇康帝眯起眼看了叶清一眼,终于撂下了朱笔,而后笑道:“女大不中留,上回你还和朕犟,这次看你怎么说?”
  叶清落下泪来,伤心道:“皇伯父啊……”
  崇康帝闻言,嘴角浮过一抹玩味,道:“你素来精明,如今怎就傻了?瑷珲虽苦寒,但只要照顾妥当,绝不会有事。贾清臣虽然年幼,却是个有心思的,不会孟浪行事。而且就朕所知,他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每日都打熬身子,极好。
  清丫头,朕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送他去那边分润一点战功。另外,也好洗去他身上的酸腐迂气。见过生死后,还怕他再拿捏?
  等他回来转了武爵,日后才好成事……
  你放心,朕会传旨给瑷珲将军蒋克宁,命人看顾好贾琮,随军御医可与贾琮共享之。
  只是,你还得去求你九叔一遭,让他给他那些旧部们说一声,宽容些对待贾琮。
  天不杀人人杀人,军中倾轧不是顽笑的……
  去吧。”
  说罢,再度埋头批改起奏折来。
  叶清见之虽伤心却也无法,只能流泪告退。
  只是任谁也不会发现,她心中的惊喜之意,恨不能给崇康帝磕个头。
  又对武王钦佩的五体投地,他竟然连崇康帝的言辞都算到了……
  武王,到底还是武王!
  待叶清走后,崇康帝顿下了手里的朱笔,眼中闪过一抹自得的嘲讽。
  他对叶清说的没错,的确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才将贾琮派往黑辽。
  若不是叶清的干系,他不管派哪个去分润战功,派去之人的结局只有一个:死的不明不白!
  相比于朝堂斗争的阴诡险要,军中的斗争更激烈残酷也更直接。
  他不是没想过从武王旧部中收拢人手为己用,但被他选中的人,几乎都没活过第二年的。
  那时他便明白:
  帝王,没有军权的帝王,远远谈不上至高无上……
  所以,再没有比贾琮更合适的人了。
  那些忠于武王的军中骄将们,绝不会忤逆武王之意。
  而他,却将会坐收渔翁之利!
  太后,绝不会让叶清嫁入贾家,而贾琮,必然死也不会入赘。
  甚至,在他的推波助澜下,还会反目成仇!
  这是一无解之绝题!
  “哈哈哈!”
  为这计感到痛快,崇康帝难得大笑出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