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好运连连
作者:
苏离 更新:2022-09-11 13:14 字数:2122
“二哥,你身上还有没有钱?我想跟你借一点,下个月就还你。”
等李友桂见到李建华时的第一句话就是要跟他借钱,她身上才二百多,太少了,怎么也得四五百元才够她出手。
这近一年来,李建华还真的省吃俭用存下了一点钱,大概也有二百多的样子。
于是,李建华特老实的道:“我还有二百多,你要多少?!”
幸好是李友桂问啊,要是别人问的话,李建华肯定不会这么老实的把底都透完,最多说有不到一百元。
因为那是他亲妹李友桂呢,谁都可以不信,她就最可信了。
二百多,和李友桂替李建华算他工资的存款差不多了,这个二哥真老实。
李友桂就认真的开口说:“二哥,借我二百元吧,我过几天想去海边一趟。不瞒你,我打算带点海鲜回来换钱,你放心我会很小心的,绝对不会被捉住。就算出事,我也不会连累家里人的。”
这边搞这行的风声倒是挺松的,至少李友桂就感觉不到什么严厉的气氛,明显和很多的地方不一样,应该是各地招行的力度不一。
她不这样说还好,这么一说,李建华就难受极了,要不是家里穷,要不是弟弟妹妹还小,父母不会下地干活,他和大哥也没管过家里几天,不然也不会困难成这样,不然大妹也不会挺而走险。
不管怎样,怪谁也怪不了妹妹。
如果李友桂自己自私一些,她过的日子要比他们兄弟好得多得多了。若是再过两年又嫁了人,这不就能摆脱这么一大家子了么?
然而,李友桂并没有这样想也没有这么做,她一直努力的先让家里人过得温饱的生活,然后再给家里起了新房。试问,谁能做得到?!
做人不能没有良心。
李建华:“不要乱说,你自己在外面注意安全,明天我把钱取出来给你。”
二哥这人还是不错的,只要有人做榜样,他就会被引导回来。以前真的是二哥看大哥,有样学样。
那现在她就有四百多了,四百多还是有点少。李友桂就已经开始在想还能去向谁借钱,很快她就想到了舅舅。
梁言苏在邕县上班,李友桂是不可能跑到那边去找人的,她要借的话自然是去找舅妈,而且舅妈应该不会不借。
天才蒙蒙的亮,李友桂就去了废品收购站,这回她就见到了陆老爷子,正坐在打开的收购站门口喝热水呢。
“大爷,终于见到你了,昨天我来就听说你这两天请假,大娘身体好些了没有?”李友桂心知今天已经会看到人,所以就直接把五十斤和一只鸡给带过来了,而且那只鸡现在可真的是派上大用场了呢。
陆大爷见到了李友桂可真是老眼一亮呢,他都收了三次米了,这回都秋收过了,应该会有其他的好东西了吧?
果然不出他所料啊,当陆大爷看到袋子里那只连鸡嘴都绑了的鸡时,高兴得不行。
“你可真行,快进来吧。我先把东西拿回家去,你就在里面等我。”老爷子先把米给藏好,鸡就直接带走,他让李友桂在废品收购站里等着,然后他带上门就往家里赶。
好在,陆大爷家并不远,隔两条街道而已,一来一回就十多分钟。
李友桂被关在收购站里面,只好自己到处参观一下这简陋得不行的大屋子,满满当当的到处都是东西。
很快,陆大爷就回来了,他知道李友桂昨天已经来买过旧书了,主要是还是给自己送东西来而已。
李友桂和大爷现在已经算是结盟了,彼此都知道点对方的想法,在大爷面前,李友桂就不藏着了:“大爷,我想找些旧邮票,不知道收购站有没有收这些当废品来卖掉的信封之类,我打算集邮。”
直白的讲,就是收藏。
陆大爷当然懂,要不他也不会卖玉器和古籍给李友桂了,这还不是收藏起来,等日后更值钱么。
“你跟我来。”陆大爷冲她招招手,然后带路去了这个收购站边边的一个角落,那里堆着一个个大麻包袋。
呃,晕,这些个麻包袋不会是装信封纸片纸张之类的吧?
结果,陆大爷真指着这么十多包麻包袋告诉她,这里面应该蛮多的,让李友桂自己找。
李友桂:“……”
找就找,就怕没得找啊,她一点也不会嫌弃的。
趁着时间还早,收购站还没有人来上班,李友桂就快手快脚的赶紧把麻包袋里的东西一只一只的倒出来翻找。
只要是贴有邮票的,不管认不认识,李友桂是看也不看的就先把邮票给拆下来。
一直翻到了第八个麻包袋,李友桂翻着翻着,眼前竟然出现了一张红色的邮票。
这张邮票和昨天那张还要新呢,不过已经是使用过的。妈呀,发达了。
李友桂没想到自己的运气这么好,一连两天都得到了一张一片红,差不多把她刚来时没去买的遗憾给弥补了。
啊啊啊,好激动啊。
太好了。
得来全不费工夫呀。
李友桂赶紧小心翼翼的把邮票给撕下来,然后往口袋一放,再神不知鬼不觉的放进空间里。
万能的空间。
很快,李友桂就把全部的麻包袋都翻完了,又把它们恢复原样放回原处,这才把刚才撕下来的邮票收起来。
这些邮票李友桂完全是光明正大的用纸折起来的纸盒装好的,而且还亲自拿到了陆大爷的面前给他过目的。
“大爷,你看这些邮票,一共要收多少钱。”一码归一码, 李友桂就问。
陆大爷只看了一眼这些邮票,他是丝毫不感兴趣的,就算将来这些邮票值到天价去,他也心动不了,还不如现在卖些人情呢。
“不用,称它又轻飘飘值不到五分。你就算不取它们,它们不是被当成点火的,就是回炉再造而已。”
李友桂想了想,对收购站的人来说还真是,但对她确实是不一样。
“大爷,这样吧,过些天我可能去海边,等我从海边回来,带些海鲜给您尝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