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230节
作者:齐橙      更新:2022-08-25 18:57      字数:7829
  唐子风笑呵呵地说道:“老郭,你对网民的要求太高了。稍有点工业常识的人,谁吃饱没事成天在网上泡着?会在网上起哄架秧子的,都是一些狗屁不通的小清新。这些人宁可相信阴谋论,也不相信科学,齐木登能够这么火,就全仗着有这批人作为拥趸呢。”
  “还有一些纸媒体也在推波助澜。除了齐木登之外,这些媒体还请了其他一些名气很大的学者来发表意见,基本上也是齐木登的那个腔调,认为国家在这个时候出台支持首台套应用的政策是一个面子工程。”李佳继续介绍道。
  “这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总工程师秦仲年感叹道,“我们投了五个亿进去搞研发,这些媒体连屁都没放一个。现在我们的成果出来了,他们就围在边上说三道四,临到最后还要说中国人不注重科研,没有创新精神。”
  “国家怎么也不管管这些媒体,这不是给咱们这些企业添乱吗?”詹克勤嘟哝道。
  唐子风说:“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比较大了。舆论这种东西,堵不如疏,一味地不让人说话也是不行的,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你越是不让人说话,大家就越觉得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允许大家畅所欲言,最终让事实来教育群众。”
  “畅所欲言是可以的,但现在却是西风压倒东风,齐木登这些人说的话,明明是错的,偏偏就有那么多人支持。同样是人民大学的王梓杰教授说的事情,明明是有道理的,可就是传播不起来。这算个什么事?”郭代辉说道。
  唐子风说:“这也正常,这其实就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大家想想,往回倒退十年,甚至只是倒退五年,咱们有多少能够拿出来和国外竞争的技术?咱们难道不是跟在国外企业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地学习吗?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咱们赶上来了,开始有一些技术能够和国外分庭抗礼了。但普通百姓的观念哪有那么快就能够改变过来的?看到咱们说咱们临机的多工位机床可以和染野的机床平分秋色,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相信,觉得咱们是吹牛,是打肿脸充胖子。
  “齐木登等人就是迎合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装出代表社会良知的样子,跑出来揭露所谓的真相。大家觉得他们是大牌教授,肯定是掌握了内部信息的,他们出来否定我们的成绩,大家自然就相信他们所说的事情都是真的了。”
  “这个倒是事实。”詹克勤点头道,“说实在话,如果不是唐总经常在咱们面前说一些要有自信的话,我也不太敢相信咱们的技术能够比得上国外。你们想想,人家国外搞了多少年工业,咱们从建国开始算到现在,满打满算不到60年,怎么跟人家比?
  “可事情就怪在这里了,咱们临机这几年搞出来的新产品,还真的能够和海姆萨特、博泰、染野这些外国老牌子比,看起来,咱们的脑子也不比外国人差嘛。”
  最后一句话,詹克勤是笑着说的,多少有些调侃的意思。秦仲年是老一代人,对于这种梗很是敏感,虽然知道詹克勤没有当真,他还是严肃地说道:
  “咱们的脑子当然不比外国人差!过去咱们的技术不如国外,不外乎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技术积累,二是投入不足,三是实验条件和生产设备不如他们。这几年,咱们做了大量的技术积累,集团又提出了技术优先的策略,实验室的条件和车间的设备也都升级换代了,在这种情况下,咱们搞出来的技术别说和国外差不多,就算是超过国外,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郭代辉附和道:“没错,其实搞工业也没什么神秘的,基础理论咱们掌握了,再有足够的投入,怎么就做不出好东西来?倒是那些写文章的什么狗屁专家,张嘴闭嘴就是什么精神、传承、独立思考啥的,这不是把技术弄成巫术了吗?”
  “可不就是把技术弄成巫术了吗?”唐子风笑着说,“我如果不是娶了一个做技术的老婆,天天看着她设计图纸,我也会觉得搞设计和修仙是一样的,坐在那里意守丹田,憋上半天,突然就有一项发明了。”
  “顿悟的事情,也是有的。”秦仲年把唐子风的话当真了,认真地解释着,“搞技术,有时候也的确需要一些灵感。不过,夸大灵感的作用,就是像小郭说的那样,把技术神秘化了。其实我们搞机床设计都是有一些规律的,照着这些规律去做,各种技术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这和写诗不一样。写诗的确是完全靠灵感,没有灵感,坐在那里坐一年也写不出好诗来。”
  “秦总工的话,我也有些不赞成。”韩伟昌抬杠道,“当年唐总提出迷你机床的设想,这算不算是灵感爆发的结果?如果不是唐总想出这样一个点子,光靠咱们这些工程师去想,恐怕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好的创意吧?”
  韩伟昌虽是销售公司总经理,但也是从临一机技术处出来的,有资格说“咱们这些工程师”这样的话。他把自己也代入到工程师的角色里去,是为了避免因为拍唐子风马屁而给自己拉来仇恨。
  秦仲年也笑了,说道:“老韩说的也对。迷你机床嘛,的确是一个好点子!不过,据我所知,小唐也就是想到这样一个点子而已,具体到机床的设计,都是文珺完成的。文珺当时设计迷你机床,遵循的也是机床设计的一般原理,使用了一些最优化算法,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韩伟昌有意再说点什么,唐子风扬起手,制止住了他,说道:“刚才老韩说的事情,跑题了。咱们还是商量一下,对于目前媒体上的这股歪风,咱们该怎么做。”
  “我觉得不用管。”秦仲年说,“听蝲蝲蛄唱歌,咱们还不种地了吗?齐木登说的那些事情,网上那些小年轻不懂,浦汽的莫静荣、徐茂他们,能不懂吗?现在国家有了首台套政策,咱们的设备又比染野要便宜得多,浦汽没理由不买咱们的设备。
  “浦汽这条生产线上,需要用到几百台设备,如果签了合同,咱们的生产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在这个时候,咱们不必要分出精力去管什么媒体上的歪风。”
  “秦总工,你又说错了。”韩伟昌是铁了心要和秦仲年抬杠了,他说:“媒体上的这股风,咱们还真不能不管。我用鼻子都能闻出来,齐木登发表的那篇文章,应当是染野的何继安写的。何继安花这么大的力气写文章,还挂着齐木登的名字去发表,肯定是有用意的,咱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他会是什么用意?”秦仲年问。对于韩伟昌否定他的意见,秦仲年没有任何一点不满。他是个厚道人,涉及到工作上的事情,别人直接顶撞他,他反而高兴。
  韩伟昌说:“其实,直到现在,浦汽还有一些领导是倾向于染野的,只是碍于国家的首台套政策,不得不转向来我们合作。如果舆论继续发酵,出现对咱们临机明显不利的倾向,浦汽就有理由提出暂缓考虑和咱们合作,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出许多变数了。”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张建阳说,“咱们先前用舆论向浦汽施压,现在染野反过来用舆论给浦汽撑腰,咱们光靠一个首台套政策就想拿下浦汽的这个订单,恐怕不那么容易。”
  “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詹克勤惊诧道,“我还以为他们发这样一组稿子,就是为了恶心我们一下,不料想还有这样的后手。”
  “商人嘛,无利不起早。”唐子风淡淡地说,“染野出钱出力,请出了齐木登,买下了这么多纸媒体,还花钱雇了水军在网上炒作,如果仅仅是为了给我们添点恶心,那也太奢侈了。说穿了,他们的目的就是替浦汽找到一个拒绝我们的理由。”
  第476章 有必要支持他们一下
  作为当事一方的浦汽,也同样注意到了网络舆论的反转。事实上,即便浦汽的领导层过于迟钝,没发现这一轮新的舆情,背后的始作俑者何继安也会对他们给予善意的提醒。毕竟,正如唐子风所说,商人是无利不起早的,何继安费心费力布下这样一个局,目的就是想挽回正在渐渐远去的多工位机床订单。
  “染野指责临机抄袭了他们的技术,这种说法有依据没有?”
  集团办公会上,总经理夏崇界向技术部长徐茂问道。在这之前,众人都浏览过了齐木登的那篇大作,并听取了集团办公室关于相关舆情的通报。
  “这篇文章上的说法,是染野方面的一面之辞。这个写文章的齐木登,听说是个经济学教授,对机床一窍不通,他在文章里说的很多话,都是非常外行的。”徐茂毫不客气地评论道。
  尽管徐茂的内心是倾向于染野的,但他好歹也是一个技术人员,不能昧着良心去支持齐木登的胡言乱语。
  “这么说,临机的机床没有抄袭染野的,并不存在侵权的问题?”夏崇界问。
  徐茂说:“我认真比较过临机的机床和染野的机床,有一些设计思路的确是存在相似性的,但这也并不奇怪。这就像咱们造车子,别人要搞流线性,我们也要搞流线性,这是空气动力学决定的,并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
  “我们去临机考察的时候,临机的总工程师秦仲年跟我们介绍过,他们开发这个系列的专用机床,首次采用了全正向开发的思路,机床的总体设计完全是独立创新的,没有借鉴国外已有机床的设计思路。”
  “全正向开发?他们真的是这样做的吗?”集团副总经理马海吃惊地问道,其他领导也同样用惊异的目光看着徐茂,等着听他的回答。
  都是搞工业的,浦汽的领导们可太知道正向开发与逆向开发的差异了。中国的工业化比西方国家落后了100多年。上世纪50年代,依托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国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化体系,所有的工业技术几乎都是照搬苏联模式,能排得上号的工业品无不是苏联产品的仿造版。
  到80年代,中国开始转向西方引进技术,最初是购买西方的技术授权,实现进口装备的国产化,随后则是基于引进技术,对国外已有的产品进行改造、创新。说是创新,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根据国外已有的产品,逆向推测其设计思路,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以规避知识产权上的障碍。
  正向开发这种方式,对于所有的国内企业而言都是极具挑战性。正向开发的难度不仅仅在于缺乏参照的目标,而且还在于必须绕开国外已经走过的路,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
  要知道,国外工业发展在前,所有容易走的道路,别人都已经走过了。被别人放弃的那些道路,基本上也都是经过验证确认走不通的。作为一个后起国家,要想不和别人走重复的道路,何其困难。
  浦汽是国内排名靠前的汽车企业,最早是通过与国外车企合资,引进国外车型进行生产而起家的。这些年,响应国家的自主创新号召,浦汽也在探索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产品。
  在开发中,浦汽也面临着正向开发与逆向开发的选择。逆向开发就是仿照国外的车型,避开专利壁垒,这样设计出来的汽车虽然也可以称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抄袭之作,是会被人低看三分的。
  正向开发当然是更有价值的事情,但其难度比逆向开发高出十倍也不止。浦汽有几个项目组目前正在做正向开发的新车型,其进展只能用龟速来形容,而且屡屡会出现大家讨论了半天最终仍然与国外已有技术撞车的情况。
  听徐茂说临机声称自己的多工位机床是正向开发的结果,浦汽的一干领导岂有不震惊的道理。
  “他们的确做到了。”徐茂带着几分醋意地说,“主持新型号开发的,是他们的集团总工程师秦仲年,但我听说在设计思想上贡献最大的,是清华大学机械学院的教授肖文珺。我们技术部的董霄和肖文珺是博士期间的同寝室同学,我向董霄了解过,她说肖文珺是清华大学出了名的才女,理论水平非常高,而且在本科的时候就独立完成过机床设计。
  “大家或许不知道,现在市场上的木雕工艺品,绝大多数都是用她最先设计的木雕机床雕刻出来的。肖文珺设计木雕机床的时候,就还是一个本科生。”
  “这个肖文珺,就是临机总经理唐子风的夫人。”采购部长刘智峰给大家补充了一个信息。
  “居然有这样的事情,那临机岂不成了唐子风家的夫妻店了?”夏崇界嘟哝道。他和唐子风也是认识的,但这个八卦却是第一次听说。
  “依我看,临机的多工位机床,就算不是百分之百全正向开发的,至少也有一半正向开发的成分,另外一半借鉴国外已有产品,也不奇怪。染野说临机的机床侵犯了他们的设计思想,纯粹是想碰瓷。”徐茂说。
  夏崇界说:“百分之百也好,百分之五十也好,甚至百分之零也好,染野说临机抄袭了他们,可以去法院打官司嘛,这样在网上雇水军炒作,有什么意义?咱们都是搞工业的,不说国内,就是国际上,抄袭设计思想这样的事情,有什么奇怪的?只要找不出侵权的证据,别人抄了也就抄了,在媒体上喊得再凶,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夏总说得对,染野这样做,实在是有些下作了。”徐茂说道。
  莫静荣插话道:“染野这样做,也是为了争多工位机床这个订单吧。其实咱们一直是倾向于采购染野设备的,但因为价格上的问题,我们迟迟没有下定决定,结果就冒出来临机这样一个变数。
  “换成过去,临机再怎么折腾,只要咱们对他们不感兴趣,他们也没办法。可结果呢,他们捣估国资委出台了这个促进首台套的政策,一下子就把咱们给套住了。
  “咱们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要想推开临机,选择染野,就要冒很大的风险。以唐子风的德行,如果咱们真这样做了,他是真敢去告御状的。
  “染野整出这样一篇文章,其实是想帮咱们解套。不管临机的产品是不是抄袭染野的,有了这样一些非议,咱们不考虑临机的产品,也就有个说法了。到时候把官司打到国资委去,咱们也不是一点理都占不着。”
  “我倒是觉得,临机的设备如果是过关的,咱们就买临机的设备也无妨。如果照徐部长说的,临机这次是全正向开发的,这可是涨了咱们中国企业的志气,咱们有必要支持他们一下。”马海说道。
  另一位名叫贾洪廉的高管也附和道:“我支持老马的看法。染野的设备咱们用得比较熟了,性能和质量也都很可靠,但它的价钱也实在是太贵了。而且,从前几次老莫他们反馈回来的情况看,染野那边仗着有点技术,实在是没把咱们放在眼里。
  “都说顾客是上帝,咱们也算是染野的老客户了,让他们把设备价格降低一点点,他们死活都不同意,说穿了,不就是欺负咱们中国人自己造不了这些机床吗?
  “现在临机把同样的机床开发出来了,价格还只有染野的一半,这可是替咱们出了一口恶气了。别说国家有这个支持首台套的政策,就算没有这个政策,我觉得咱们也应当大力支持咱们自己的企业。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咱们自己掌握了技术,就不受那些小鬼子、洋鬼子的气了。”
  莫静荣听着二人的话,面带苦笑,把头转向了夏崇界,等着听一把手的意见。
  夏崇界把眉毛皱了一个疙瘩,说道:“这件事情,原本很简单,只是一个采购设备的性价比问题。其实咱们过去也没说绝对不采用临机的设备,只是在和他们和染野做一个综合比较。结果,临机那边不讲规矩,直接就把事情捅到媒体上去了,还上纲上线,说什么某汽车企业崇洋媚外。什么某汽车企业,这不就是指着咱们浦汽的鼻子骂街吗?”
  “的确,临机这事办得不地道!”高管邵颖说,“大家都是国资委下面的企业,有什么事不能坐下来谈的,一点小事也捅到报纸上去,这算个什么事儿?”
  “这件事,你们采购部有责任。”夏崇界对刘智峰说,“你们和厂家那边是怎么沟通的,临机搞出这么大的动作,你们事先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件事,是我们失职了。”
  刘智峰欲哭无泪,也只能低头认错了。此前集团领导层的意见都是倾向于染野的,给他的指令就是与临机虚与委蛇,用临机来压染野的价。人家临机也不是傻瓜,岂能看不出浦汽是在耍人,反戈一击也是难免的。
  现在可好,国家出了文件,浦汽认栽了,又怪他刘智峰沟通不力,让他上哪说理去?
  第477章 没见过像他们这样不要脸的
  夏崇界当然也知道指责刘智峰是没道理的。他刚才那话,与其说是在批评刘智峰,不如说是在隔空抱怨临机。他没有继续纠缠于责任的问题,而是回归正题,向莫静荣问道:“老莫,以你的看法,我们现在是应当坚持和临机合作,还是利用舆论上的这个机会,尽快和染野签订协议,彻底放弃临机?”
  莫静荣看看众人,说道:“我的看法是,染野搞的这一轮炒作,恐怕掀不起什么浪来。现在也就是网上有些人跟风起哄,国资委的领导是懂行的,知道齐木登是胡说八道。谢主任自己就是机械部二局出来的,又是唐子风的老领导,他还能不明白这其中的事情。
  “如果没有国资委的首台套文件,咱们装个糊涂,和染野签了约,也就签了。现在文件已经下来了,咱们找这样的借口排斥临机,恐怕是过不了关的。”
  “我也觉得,事到如今,咱们还想着和染野签约,实在有些不必要了。说难听点,就是记吃不记打,染野刁难咱们的时候,咱们难道都忘了吗?”马海评论道。
  “但如果就这样和临机签约了,也太便宜这帮王八蛋了。”邵颖不愤地说,“他们甩了这么多的阴谋,目的就是为了把染野赶出局,让咱们用他们的设备。如果咱们就这样认了,以后他们还不给鼻子上脸,没事就来恶心恶心咱们?”
  “用哪家的设备是一码事,临机搞阴谋诡计损害咱们浦汽名誉的事情,是另一码事,两件事不要混在一起说。”夏崇界说,“大家先统一一下意见吧,看看到底是照着国资委的文件要求,优先采用临机的设备,还是照着稳妥的原则,用染野的设备。”
  “我赞成用临机的设备。”贾洪廉率先表态,在所有的高管中,他是对染野印象最坏的,早就说过要和染野翻脸的话,此时有了国资委文件撑腰,他的态度就更坚决了。
  马海也点点头,说道:“我也觉得,用临机的设备是比较合适的。一来,这样比较符合国资委的要求,二来呢,临机的设备价格便宜,就算质量上不能和染野比,性价比应当还是更高的。”
  “赞成!”
  “还是用临机的设备更合适。”
  “也该给染野一点颜色看看了,让他们以后别拿咱们当冤大头。”
  “……”
  众人纷纷发声,局面倒是一边倒地支持使用临机的设备。这其中,有人是认真权衡了使用两边设备的利弊,从而做出了判断,还有人就是从夏崇界的态度上琢磨出了风向,赶紧选择了正确的一方。
  “好吧,那这件事就定下来了,老刘,你们采购部马上就可以和临机那边进行谈判,把价格和售后之类的问题确定下来,如果他们的条件合适,咱们这次枫美汽车公司的多工位机床,就选择临机的产品了。”夏崇界向刘智峰吩咐道。
  “我明白!”刘智峰点头应道。
  “那么接下来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了。”夏崇界把脸一沉,依然是对着刘智峰说道,“老刘,你要代表集团,向临机方面提出严正的交涉,就他们在过去这段时间损害浦汽名誉的事情,要让他们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你要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能拿出一个让我们满意的解决方案,那我们拼出去违抗国资委的文件精神,也要取消和他们的合作。大家既然是合作伙伴,哪有这样在背后捅刀子的!”
  “夏总,关于解决方案,临机那边已经提交过一个。”刘智峰说。
  “什么?已经提交过个?”夏崇界愣住了,“在哪呢?”
  “我已经带来了。”刘智峰说。说着,他拉开自己的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一叠材料,递到了夏崇界的面前,然后解释道:“这份材料,是临机销售公司的韩伟昌给我的。他特地交代我说,这个方案只有在咱们浦汽同意和临机合作的时候才能拿出来,如果浦汽打算和染野合作,这个方案就没用了。”
  “什么意思,他是想用这个来要挟我们吗?”邵颖恼了。她是一位40来岁的女高管,正处于情绪比较容易波动的年纪。
  “不是的,邵总。”刘智峰赶紧解释,“主要是这个方案是基于我们和临机的合作而制订的,如果我们不和临机合作,这个方案就用不上了,韩伟昌说也就没必要再拿出来了。”
  “夏总,临机拿出来的,是个什么方案?”
  马海扭头向正在阅读那叠材料的夏崇界问道,会议室里的其他高管也都看着夏崇界,等着他给大家揭开谜底。
  夏崇界抬起头,看了看众人,苦笑道:“这个方案,的确是只有在我们答应和临机合作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如果我们选择了和染野合作,这个方案就没意义了。临机提出来,如果我们双方签约,他们希望由两家联合举办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签约仪式,请一些中央媒体来进行报道。”
  “报道什么,报道他们赢了,我们输了?”马海没好气地呛道。他虽然支持和临机合作,但对此前临机搞的那些诡计,是很不满的,总觉得浦汽是被对方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