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作者:衣青箬      更新:2022-09-03 12:36      字数:5357
  言下之意,是把桓羿当成跑腿的仆人看待了。
  换做是先帝在时,襄王当然不敢这么跟桓羿说话,但如今局势可是大不相同了。襄王当年被先帝压得喘不过气,心中自是恨极,对他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客气。
  ——宫里的那个或许还要客气一番,但桓羿说是皇帝的亲兄弟,但处境只怕比襄王更糟,襄王自然不会有任何顾虑。
  “不过是来迎一迎堂兄,倒也没有什么功劳可言。”桓羿微微一笑,“倒是堂兄这一路所费的时间,比预想的更长,我还以为是路上遇到了什么意外呢。听说流民在路上看到奢华的车队,总会围上去哄抢,可是真的?”
  这却是在暗讽襄王出个门也这么大的排场,容易惹祸。
  偏偏这还真就戳到了襄王的痛脚上,因为车队在路上真的被流民拦截过。
  襄王原以为他们这么多人,流民轻易不敢靠近。可是饿得很了的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他们这个车队这么大,人人看起来光鲜亮丽,一看就带了很多粮食,自然会被人盯上。
  若不是带了卫队,只怕还无法脱身。即使如此,也折损了一些人手和物资在那里。
  所以此刻听到桓羿提起,襄王的脸色更是难看,冷哼一声道,“庶民无知罢了。我倒是听说,越王的人捐了不少粮食用于赈灾,果然心系国家百姓。”
  “堂兄说笑了,那些都是京中各家的子弟,只不过近来与我交好罢了。可不敢称是我的人。”桓羿说着,还做作地朝城北的方向拱了拱手,道,“天下万民,都是陛下的子民才是。为陛下分忧,自然也是分内之事。”
  眼看桓羿攀扯上皇帝,襄王似乎终于意识到在这里逞口舌之力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不再跟他计较,又随口寒暄了两句,便转身回了自己的马车。
  二人相处的情形,自然都被其他人看在眼里。于是车队才一进城,襄王与越王不合的消息,就在京城里彻底传开了。
  传言里连两人说了什么都知道,说得有鼻子有眼,好像人人都亲眼看到了一样。
  襄王在京中是有府邸的,本来就留有人照看,又提前清扫修理过,看起来倒是极有气势。车队在门口停下,襄王要先进去换一套衣裳,这才好入宫见驾。就这一进一出,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已经够他将传言听一遍了。
  “咱们这位陛下,未免太着急了一些。”襄王穿上最后一件外衣,轻笑一声,“走吧,入宫。”
  到了宫中,桓衍先晾了他们半个时辰,说是正在跟大臣们议事。
  桓羿和襄王被请到一边的偏殿等候,少不得又有一番唇枪舌剑。而这些话,自然也有人会传到皇帝的耳中。
  桓衍召见时,倒是表现得十分热情,好像他跟襄王从前关系有多亲密似的。但实际上,虽然是名义上的堂兄弟,但他们甚至没见过几次面。
  不过这不妨碍桓衍一番嘘寒问暖,然后又拉着桓羿郑重交代,说自己政务繁忙,虽然很想享受一下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却没有时间,要将这些都拜托给桓羿,让他多多照顾刚刚回来的襄王。
  桓羿笑着应下,但旋即面上又露出几分为难的神色。
  襄王立刻道,“我看越王只怕不太方便,还是算了吧。陛下不必担心,臣弟虽然多年不在京中,但毕竟是在这里出生长大,不至于会陌生。”
  桓衍立刻看向桓羿,“越王有什么难处么?”
  “没有。”桓羿摇摇头,“臣弟自然是很想跟襄王堂兄好生亲近的,只是如今还住在宫中,进出不方便,只怕一时难以照顾周全。”
  桓衍听到这句话,不由眯了眯眼睛。
  这是正大光明地跟他要好处?
  桓羿确实是这个意思。桓衍想让他跟襄王对上,当然没问题,但总不能只让人办事,不给好处吧?襄王弄出了偌大的排场,入京之后的待遇显然一切从优,他身为越王,还是皇帝的亲兄弟,自然也不能太差。
  至少要彼此实力齐平,才能有来有往不是?
  从桓衍本心来说,当然是不想让桓羿出宫的。但是桓羿也没说错,他想让这两人对上,还是要势均力敌才好。再说,他要的可不是言语上的小打小闹,总要有足够的好处,两人才能争抢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1-1018:36:39~2021-01-1122:20: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b露20瓶;游纸6瓶;魏魏1535瓶;嘲风阁主2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072章 赈灾人选
  “越王说这样的话,可是要伤陛下的心了。”不等桓衍思量清楚,就听见襄王笑着道,“陛下也是一片拳拳爱护之心,才将越王留在宫中。本王倒是想住在宫中,多与陛下亲近,却不可得了。”
  这话乍一听好像是在替桓衍说话,却很不好接。
  他哪里是羡慕越王能住在宫里,这是见桓羿要好处,自己也不能落下。
  但桓衍既不可能让他住进宫里,也并不想给他么么好处,只得道,“你这是在骂朕偏心哪!”他摆出一张笑脸,似乎真是个爱护弟弟的兄长了,“不过越王自幼由朕照看大,又如此姿容出众、气度不凡,由不得朕不偏心啊!“说到这里,又是面露无奈之色,“可惜儿大不中留,越王这是嫌朕无趣,一味地想着出宫呢。”
  “所以陛下不妨让越王出宫,留臣弟在宫中陪伴您,岂不是人人顺意?”襄王闻言,老实不客气地道。
  桓衍知道襄王不是么么好拿捏的性子,却也没想到第一天回来烟火气就这么重了。但问题是这火气不光是冲着桓羿,也是冲着自己来的!
  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要抬举襄王,便也只得道,“你想留在宫中还不容易?朕这就让下头的人给你在乾元宫收拾出一处屋子,往后入宫就住在这里,咱们兄弟便可朝夕相见,抵足而眠了。”
  襄王闻言不由讪笑,“乾元宫是陛下的居处,臣弟何德何能,能住在这里?这是乱了尊卑次序,只怕不妥。”
  “皇兄还说偏心我呢。”桓羿笑吟吟地插嘴道,“这话臣弟可不服。”
  桓衍敢开口让襄王住进乾元宫,却不敢这么跟桓羿说。万一他真的应了,消息传出去,朝臣们会作何想法?毕竟桓衍至今无子,桓羿这个弟弟小了十多岁,兄终弟及并非不可能。
  他只好摇头道,“看来朕是留不住你了。放心吧,你的王府朕早已在筹备之中了。只是再过几个月就是你的加冠礼,朕原想着留你到那时候,谁知你竟让朕如此伤心!”
  “是臣弟错了。”桓羿得了他这句话,立刻低头。
  看来明年之前出宫是不可能了,但是天子金口玉言,桓衍最多也只能拖到那时候。几个月的时间,桓羿还等得起。
  襄王也没有继续不依不饶,朝桓羿笑道,“看来以后要在宫外常见了。”
  “也不见得。”桓羿端起茶抿了一口,笑道,“将来的事,谁能说得清楚呢?或许等我出宫开府时,堂兄未必还在京城。”
  襄王不由色变。大魏为了避免藩王作乱,早就已经不给亲王宗室分地了,只是按照品级拥有一定数量的实食封。比如秦王秩两千户,那就是每年能从朝廷领到两千户的税收,而不是划分一片有两千户的土地给他做封地。
  所有宗室,如无例外都会被皇帝留在京中。放在眼皮底下,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会闹出太大的乱子来。
  所以身为亲王却不能留在京城,其实已经等于是被流放了。没有封地,就注定了不可能在外面悄悄发展,养兵造-反就更不可能了。想要夺权,只能从京城这边入手。
  襄王之前是情况特殊,才被先帝安置在了凤京。虽然他也觉得那边的日子比京中安逸得多,但是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说,那样安逸的日子,只能消磨斗志。
  要不然,他也不会一收到桓衍的旨意,就收拾东西进京。
  桓衍自然是乐意见到两人对上的,此刻笑吟吟地拉偏架,“九弟,不要胡闹!襄王今日才刚回京,正是风尘仆仆,还是先回王府修整一番吧。晚上朕在宫中设宴,为你接风洗尘。”
  襄王哼了一声,也没有多言,起身告辞。
  有这样的开头,后面桓羿和襄王自然是处处针锋相对,就连说话都阴阳怪气、意有所指,充满了火-药味。
  不过一时之间没有大的冲突,也就是些言语上的冒犯罢了。
  桓衍看了几天热闹,就觉得没么么意思了。恰好此时,下面灾区上奏,说是赈灾事宜推行十分不顺。一方面,是灾区的官府本身就有着不小的问题,这会儿钦差来了,人人都急着捂盖子,对于赈灾的事不上心。另一方面,百姓似乎也对官府失去了信心,不愿意配合种种赈灾举措。
  之前派下去的都是户部的官员,官阶不高,而且理论上他们的工作只是将赈灾的粮食运过去,不能参与当地的各种管理,所以只能给朝廷上折子,希望能派遣朝廷大员前往坐镇。
  桓衍看到奏折,也不由皱眉思量起来。
  赈灾这种事,其中的猫腻多得很。按照桓衍的想法,当然是要派自己这边的人过去,将一切掌控在手中。
  然而就在此此时,桓安却悄悄献上了一计,“陛下当日召襄王回京,便是为了让他与越王对上,只是这许多时日过去,两人除了打打嘴仗,别的么么都没做。依老臣看,除非有足够的利益,否则局面只怕会一直僵持下去。”
  桓衍闻言若有所思,“那你的意思是……?”
  “眼下不正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吗?”桓安道,“这赈灾从来都是最能收拢人心的事,既然要派人前往坐镇,陛下不如放出消息,说要选一位声望卓著的皇室成员前往。”
  这名望,一般来说是年纪越大越好。不过上了年纪的宗室,基本上都没多少心气了,不会跳出来争这个位置。到时候再安排下面的人举荐,把人选锁定在襄王和越王二人之间。
  如此,何愁两人打不起来?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但桓衍心里也有别的忧虑,“果真要将此事交给他们去办?”
  桓安低头笑道,“这赈灾,办好了自然可以收拢人心,但若是办坏了,岂不是辜负了陛下一片爱护之心?”
  桓衍眸光一闪,彻底明白了他的意思。先放出消息,让两人为了负责此事而争抢。之后不管派谁去,另一边势必都不会罢休,必然会暗地里使绊子。——就算他们不做,桓衍也大可自己派人过去使绊子,伪装成他们做的。
  如此一来,想要收拢人心的自然不可能成功,而两人之间的梁子却是彻底结下了。
  到时候自己再派人去灾区收拾残局,这声望自然不会落到别人身上。
  “好,就这么办。”桓衍很快下定了决心。
  于是第二日,在朝上讨论此事时,就有官员提出,如今灾区正是人心惶惶之时,派遣大臣,不如派遣皇室成员前往更能安定人心,毕竟他们身份不同,更能代表皇帝。
  这个提议一开始被斥责为荒谬,但很快就有不少人表示了赞同。
  本来这种事一直都是有先例的。之所以之前没提出,主要还是因为桓衍如今比较尴尬,没有儿子。
  但是没有儿子,也不代表没有可用之人嘛!有那想得多的人,已经开始琢磨着皇帝从宗室之中抱养孩子承嗣的可能了。如果真要这么做,那么肯定不会选择血脉太远的,只能从几个兄弟和堂兄弟之中来选。
  既然如此,提前替他们造势,也未为不可。
  所以很快就有人陆续提名了几位亲王。就连汉王都在其列,毕竟他是太-祖活着的两个儿子中更年长的。不过没么么人将之当回事,毕竟人人都知道汉王胖得走不动路,进出都要人抬着椅子,怎么去赈灾?
  至于先帝其他几个儿子,存在感太弱,也很快就被排除了。
  于是就只剩下襄王和越王这两位在御前经常露脸的。尤其是襄王,陛下可是前不久才特意将他召回京城,这是为了么么?
  要说越王本来是亲兄弟,跟襄王比起来本来是占优势的。但谁叫他年纪小呢?而且阴差阳错的,拖到快二十岁还没有成亲。襄王就不一样了,住在凤京那些年,他没事可做,除了跟清客门人吟诗作对、诗酒茶花之外,就是不断往后院添人了。
  如今襄王府中,除了王妃之外,有品级的女人就有十来个,没品级的就更多了。这一院子的女人,为他生了十几个孩子——这还只是活下来的。其中有七个儿子,最大的今年已经九岁,最小的才刚出生月余。
  襄王之所以回京路上耽搁了这么久,其中有一小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儿子突然出生。
  接到诏命之后就出生的孩子,这个消息传出去,自然引得不少好事之人关注。皇帝如果真的要从宗室抱养孩子,那肯定是从小养起来比较放心,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是否有那个造化?
  虽然名义上只是挑选赈灾的人选,可一旦牵涉到皇嗣的问题,自然就由不得朝中这些大臣们不站队了。
  朝中局势这般分明,桓衍虽然恼怒站在他这边的人比他预想的更少,但能够看清楚这些人的立场,接下来也就更好从容安排,将襄王和越王二人的爪牙一一除去。
  不过在那之前,还是要先将赈灾人选定下来。
  谁知桓衍这边已经决定让朝臣们票选,那边桓羿却突然宣布自己身体太差,无法胜任这种长途舟车劳顿的情况,转而公开支持襄王。
  这一下,不光是支持他的人傻眼,就连桓衍也有些懵了。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说好的水火不容呢?
  第073章 说得轻巧
  兴宁县城西有一座无名的小山,山不高,也没什么特别的景致,就连本县的游人也很少往这里来。所以依山而建的几座村庄,日子都过得相当拮据。
  不过这种情况,在依山傍水的香料工坊落户此地之后,便彻底被改善了。
  如今这里车来人往,热闹非常,时不时就能听到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和工人们说话的喧闹声。几个村子里的百姓,或是在山上种植香木,或是到工坊里帮工,日子眼看越发红火。
  在香料工坊不远处,是一座刚刚落成没多久的庄园。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向这座庄园时,眼神里往往都会带上几分感激。
  若不是庄园的主人白夫人,他们如今的日子不会这么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