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科研 完结+番外_708
作者:晴空之下      更新:2022-08-30 19:00      字数:1784
  “阿弟不必如此紧张。”
  他轻声道。
  “陆氏一族虽然有船,可有了贺岳景升的前车之鉴,必不敢轻易招惹我边军。”
  “岸防炮是陆备的心头大忌,不然也不会派遣陆时文过来四下打探,在未有克制之法之前,乌知河是可保得一时安稳的。”
  封恺说安稳,那便是真觉得安稳。
  当年没有岸防炮,没有陌刀的时候,封家人也一样敢跟草原胡骑一决高下。白鹭口一役之后,黑甲军已经把盘踞在北部的西胡人全数驱逐,克腾山以南再无隐患,形势已然比之前好上太多。
  这个局面宁非自然也看得到,他只是担心陆家如此高调行事,是否已有克制岸防炮之法?
  一时安稳,毕竟只是一时的安稳。陆家一日不覆灭,他心中的这块石头就会一直吊着,时刻都不得放松。
  有些人在压力和忧患之下,反而能爆发出无尽的动力,宁矩子便是这其中的翘楚。
  他从睁眼来到业朝,一路面对的都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虽不能说一帆风顺,但磕磕绊绊地也都平安度过,一早便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
  有问题,问题不会自己消失,等着别人靠不住,不如自己想想办法。
  既然到钢铁船不现实,那便老老实实回归正统,研究如何把木制帆船做成登峰造极的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宁锯子经过深刻反省后,发现自己还是太过着急,存着想要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
  要知道,工业发展从来都是一个脚印一个坑的积累,天上不会掉馅饼,空中也造不出亭台楼阁,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之后的日子,为了能造一艘顶级的木质大帆船,说宁非殚精竭智、鞠躬尽瘁都半点不夸张,他每日不是在船坞,就是在去船坞的路上,彻底放下了身为“技术权威”的身份,虚心从学徒做起,一点点了解本时代的造船工艺。
  开始的时候船匠们还有些拘束。
  他们大都是从东胡来的老匠师,是亲眼见证过“宁先生”出神入化的能耐的,所以最开始宁非主张造铁船,船匠们也没有一人不赞同。
  后来铁船的路走不通,宁先生又说造木船,还亲自过来动手操作,大家都觉得怪怪的,就好像一个超级大师忽然自贬为学徒,谁有那个胆子去真使唤人家?
  可是渐渐的,众人也都习惯了。
  他们很快发现大师还是大师,很多工艺一点就透,还能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改进想法,竟然意外地好用。
  尤其是几种工具的改良,简直成为众工匠的心头好,只要用过就知道绝对是自己想要的!
  首先是组合用机械。
  手摇金属轮锯是第一个被造出来的利器,灵感来自旋转的齿轮和木匠用的尺锯,宁非将两者结合,再搭配墨宗特有的金属工艺,锋利而又坚固的轮锯便应约而生,切割标准只尺寸的原木最为方便。
  之后,他又把搬运铁矿石的复合滑轮移植到船坊,并调整的角度和大小,固定了尺寸,使其能够同手摇轮锯完美配合。
  这样一来,只需要用滑轮组把木料吊装到锯床上,调整好尺寸和厚度,再匀速摇动手摇柄,巨大的木料就很快变成了一堆标准形状木板。
  然而,宁矩子并未就此停下脚步。
  如今的造船需要船匠手工抛光木料,切割出榫卯结构之后再进行拼接。
  榫卯结构因为不使用船钉,在水中可以更好地保持船体结构稳定,只是切割榫卯是个细致活,一半的新手船匠根本做不到,偌大工程只能靠着几名最有经验的老船匠人,一点一点的抠木料。
  这样一来,造船的效率大大降低。
  为了打破这种瓶颈,宁非又绞尽脑汁,又还原出车床的鼻祖——脚踏式车床。
  其实这东西也不全是为了造船而制造,车床是标准化制作的开端,早在岸防炮的实验开始,宁非已经召集团队研究炮弹切削的标准化。
  开玩笑,炮弹里面可是装填火药的!要真是质量不过关,倒霉的可是他们这些用炮的人。
  这次的团队成员包括天匠人纳达。早在天铁坑的时候宁非便发现,这个大喇喇的中年大叔对于金属机械有着超乎寻常的天分。
  他们最先试验的事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难点在于刀具的制造。切削过程会产生高温、震动和反震冲击力,切削的对象又同是坚硬金属,选什么材料制造刀具,可是为难了宁锯子好一段时间。
  最后,还是牛背山物矿图解救了他,加入了钨钼铬钒等金属,经过淬火、回火等一系列过程,最终艰难地造出勉强可用的刀具,基本实现了炮弹的标准化。
  生产过程一言难尽,造价也是高的吓死人,但总算是迈出了工业机械化的第一步!
  车床诞生后,加工效率迅速提升。更让宁锯子欣喜的是,车床似乎骤然打开了工匠们的脑洞,各种配合车床钻具、刀具应运而生。所有能用机械替代的部分,几乎已经全部实现了工具生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