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 第99节
作者:
黄姜 更新:2022-09-12 19:15 字数:4551
“不过小千金还太幼小,受不住药性,只能先精心养着。等长大些之后,再看是否能用药调养,或者不用调养就是最好。”
黎池神情沉郁,可如今事情已然如此,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宫太医,还请您别将这事说出去,怕传到在下夫人耳里去了。”
“黎大人待夫人体贴情深,老夫明白,一定守口如瓶。”
……
送走宫太医后转身回来时,黎池忽然问守门的小厮,“黄柏,水泥配方盗窃案中,判了向西流放三千里的那个犯人,启程了没?”
黄柏是守门的小厮,有人上门后负责向内通传,有时还负责将客人引进府内。门房小厮,应变机灵是必须的,消息灵通就更好了。
“老爷是说黎府的长房大公子黎温?”黄柏恰好爱打听消息,消息灵通,“已经向西流放了,三天前启程的,据说要去往风沙满天的西疆。”
“可惜,走得早了。”黎池点点头转身进门,没头没尾的一句话,飘到小厮黄柏的耳中。
黎池回到后院时已经神情如常,进屋时恰巧听见徐素在和她母亲争执。
“……我就想自己喂平平和安安。”
“素素啊,娘不是和你说了?这京城有哪家的夫人,是亲自喂养孩子的?而且……”徐夫人正想说妇人喂养孩子有碍身形,将不再身姿精致曼妙,就看到黎池走进来了。
黎池听了半截,大概知道两人是在争执徐素想亲自哺乳的事。“素素,想亲自喂养平平和安安?”
徐素的声音还很虚弱:“嗯,我想亲自喂养两个孩子,我是他们两的母亲。”
黎池理解徐素的母爱情怀,但他支持徐夫人。倒不是什么京城贵夫人的体面,而是她身体不允许。况且之后她就要一日三顿地喝药了,喝药期间哺乳不太好。
“素素,你为生下他两已经受够了苦,喂养他们的这份累,就别受着了。”黎池坐到了徐素床边的圆凳上,“刚才宫太医说了,素素你还要喝一阵药,喝药时是不能喂孩子的。”
徐素只得妥协,“那好,等我不喝药了时,就再喂他们。”
黎池心中一顿,面上却不显,“好,等你不喝药了,再喂他们。”
俗话说一孕傻三年,但徐素依旧聪慧得很。
“刚刚宫太医避开了我,你们出去后说什么了?”徐素不执着于亲自喂养两个孩子之后,就想到了这一点。
坐在一旁的徐夫人,接过话说到:“能说什么好?你在月子里要少思少想。”徐夫人有生养徐素的亲身经验,且她过世的母亲也是稳婆,给不少妇人接生过,所以徐夫人知晓得更多。对于女儿如今的状况,徐夫人心中也有些底。
“和周,宫太医说什么了?”徐夫人越是阻拦,徐素就越是想知道。
堵不如疏,同理:完全隐瞒不如透漏一二。‘好奇心‘满足了,也就不至于一直想,反倒吓到了自己。“素素,你答应我,我说了你要保持镇定。”
徐夫人正欲开口阻止,徐素就抢先答到:“好,我答应你。”
“宫太医刚单独给我说……”黎池整理一下面部表情,让神情看上去尽量轻松之后,才继续说到:
“宫太医说,安安有些体弱,要精心养着,不能疏忽了。”
徐素的心神都放在黎池的话上,因此并未发现她身旁的徐夫人,听了黎池的话之后暗暗地松出一口气。“安安,看上去是有些体弱,不过精心养着也就是了。况且安安的体弱是与平平相比的,我还见过更体弱的婴孩儿呢,不也照样养大了?”
徐素每每看见安安小小的一个,就怜惜心疼不已,“和周,以后平平和安安就养在侧间房里,你……你就暂时到前院的书房睡!等过几个月,安安长大些、身子健壮了,再将他们挪出去,你再回来睡。”
黎池:……
“好的……”黎池无奈一笑,“本来我还想,夜里照顾两个小孩儿时,我也能帮上一把的。”
反正最近一两个月,睡卧室与睡书房也没区别,被撵就被撵了!还能跟两个孩子去计较不成?那两个孩子,可是他亲生的呢。
“你后日就要去翰林院点卯了,夜里要睡好才行,要以公事为重。我和娘会照顾好平平和安安的,再说还有乳娘和丫鬟们呢。”徐素知道自己的丈夫,也明白公事和仕途之于他的重要性,她们不能拖了他后腿。
黎池正经地向徐夫人道谢:“实在是劳烦岳母和岳父了,若是没有二老,小婿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黎池是真心真意地说的这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不是说说而已,尤其是像这种时候,家中有一个有经验的长辈,实在太重要了,心中都更要有底气些,遇到事情了也有个能请教的人。
若是没有徐芩和徐夫人,就黎池和徐素夫妻两,哪怕府中有再多下人,也照样忙不过来。遇事能帮忙拿主意的长辈,与只敢听从主家吩咐的下人,是不一样的。
“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你们的孩子就是我的外孙,不帮你们我还能去帮谁?说这些客气话做甚。”
之后三人又说了会儿话,等徐素感觉有些累了时,才停下不再聊。
为让徐素安静睡觉,黎池和徐夫人两人起身离开,一起到侧间房里去看两个孩子。叮嘱乳娘不要饿着或撑着两个孩子,让银朱仔细些看着……
……
‘洗三‘之后,黎池又在家呆了一天。
这一天,黎池将府中的桂枝和紫苏遣去了徐素的嫁妆庄子上。这个庄子只是一个百亩的小田庄,与京郊那些供主家去散心的庄园不同,总之小田庄上的日子,不会多轻松就是了,下地做农活都是常事。
黎池准备等再过一两个月,就无声无息地将两人卖给外地的人牙子。若是立即就喊人牙子到府上来领走,传出去不好听。
毕竟府中刚诞下一对龙凤双胎,这么大一桩喜事,却转头就卖下人,外人说起来会说:就是为了给两个孩子积福,也不该立即就卖下人。所以黎池决定等一两个月,再无声无息地卖了。
桂枝和紫苏被遣去田庄后,府中就有些缺人手了。丫鬟就只有同一批买进来的银朱和豆蔻了,小厮倒是够用,若是以前还好,如今家中添了两个小孩子,缺了人手是真不行。
所幸从徐府借来了两个老妈子。都是徐府的老人,用着顺手还让人放心,就先借来用一阵,等买了丫鬟调教好之后再还回去。
“夫人还没出生时,我两老婆子就已经在徐家了。帮老夫人照顾大了夫人之后,如今又能照顾夫人的儿女,也是我两老婆子的福分了!”
“是啊是啊!老夫人和老太爷都到姑爷府来了,我两老婆子在府里闲得慌!如今跟着来照顾小少爷和小小姐,高兴得不得了呢!”
这两个老妈子,是徐府中快二十年的老人了,让人很放心。
……
四月二十五日,黎池结束三天假期,回到翰林院去点卯上衙了,还收到了一波‘老翰林‘们的恭喜。
今日正值五日一朝的朝会,假期归来的黎池无事可做,于是就给皇帝写谢恩奏折。
大燕官员得了赏赐之后,是要写谢恩奏折的。
在奏折中,黎池对贞文帝赏他字画文玩,尤其是赏赐他两盒上好药材,以及恩准宫太医到府上看诊的事,表达了充沛的感恩之情!
实际上黎池也是真的感恩,若无宫太医,若无那两盒对症的上好药材,恐怕今日情景,还不知是什么样呢。
以黎池的记忆力,他的词汇之丰富一般人难以想象,再加上他写这封谢恩奏折时,掺入了七八分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的感恩戴德几乎满溢出纸面了!
“……圣上于臣之妻子、儿女,是再造之恩,于臣亦如是。”
……
写完感恩奏折之后,黎池无事可做之下,有感于写奏折时的体悟——要善于表达自己,忽然心生一念:开始写日记。
要善于表达自己,也要善于营销自己。无论是流传后世,还是在必要时候宣传造势或表露心迹,写一本日记都很适用。
于是当日下衙之后,黎池写下了第一篇日记:《孟夏四月,喜得儿女一对》。
“孟夏四月,喜得儿女一对。吾心甚喜……”
……
作者有话要说: ……(一)……
某某某:你就随便写点东西,反正都会有人背的。
正在写日记的黎池:嗯,有道理。
……(二)……
文学系本科生:你说小学初中高中,逃不开黎和周也就算了!为什么我都读大学了,黎和周还是阴魂不散啊!
文学系硕士生:我会告诉你,读研时黎和周还将常伴你左右?
文学系博士生:我会告诉你,读博时也逃不开黎和周。
文学系教授:……呵。
第114章
“……陛下于臣之妻子、儿女,乃再造之恩,于臣亦如是。”
乾清宫内。
贞文帝看完黎池的谢恩奏折,对随侍身侧的张忠说:“这黎和周,真会说漂亮话。”
前不久才赞过黎和周真乃‘务实君子‘,如今就又说他说‘漂亮话‘?
张忠看贞文帝神情,不像是读到‘拍龙屁‘奏折时的嘲讽神色啊?于是张忠说到:“老奴听宫太医讲起黎夫人临盆那日,他可是被黎大人吓了一跳。黎大人担心房内产妇,担心到仿佛失了神智的情状,猛一看有些吓人,细一想却也令人动容。”
“嗯。”贞文帝随便‘嗯‘一声。谢恩奏折中,黎和周写到他当时心境之处,读来确也令人动容。让他想起三儿子出生时,彼时他的心境,也如这黎和周的一般无二。
“黎大人与黎夫人夫妻情深,而陛下的赏赐,助黎夫人渡过了临盆难关。老奴想黎大人,应是真情实意地感恩陛下的。”
贞文帝忽然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张忠,你对黎和周很有好感?”
皇帝近侍,最忌与朝臣交往过密。张忠心中一‘咯噔‘,却并未跪地求饶——那只能显得他心虚。
张忠:“黎大人发现煤炭,烧制水泥,善待匠户,一桩桩事情,都是在为百姓社稷谋福祉。老奴就想,若是当年老奴和父老乡亲们,也能遇到这样的官,那就好了。老奴得天之幸,能来侍奉陛下,可老奴的那些父老乡亲却是……不过他们大仇得报,也算走得安心了。”
贞文帝登基第二年的那桩‘黄河水患‘,天灾遇人祸。黄河决堤,又遇贪官贪了赈灾钱粮,饿死灾民无数,最后险致哗变。贞文帝一直将这桩事记在心中,且引以为诫。
身边的张忠就是‘黄河水患‘中的灾民,也因此格外厌恶贪官、喜欢清官,张忠对黎和周怀有好感,也是正常。
贞文帝不再疑虑张忠与黎池勾结,“嗯,黎和周此人着实难得。难得能将那份多智,用在正道上,不像有些官员……”
张忠见皇帝似乎想到朝中某些官员,就又继续安静地站着,不再出声。
其实张忠对黎池有好感,不仅因他是一个不贪的官,还因为他们的夫妻情深。
张忠还年幼时,家庭和睦、父母恩爱,所以他现在就格外喜欢夫妻和美的场景。可如今朝中的官员,啧啧,个个都是伪君子!不仅妻妾成群,甚至某些还养外室、逛青楼!
于是,黎池和他夫人这样夫妻和美的,不就在张忠眼里凸显出来了?在总管太监张忠这里,黎池因此赢得了更多好感。
……
黎池他们这科的新翰林们,入翰林院已有大半年,都已适应了翰林院的日常。
翰林院是个清贵衙门,而往往以‘清贵‘二字描述的,多半还能冠以‘冷清‘二字。
事实也确是如此,翰林院作为内阁成员的‘培训储备基地’,在没有史书及其他书籍修撰任务的现在,俨然就是内阁的一个秘书处。帮忙内阁草拟一些日常性的,不太重要的圣旨而已。
在这个清贵衙门——内阁秘书处里,黎池他们做的就是文字秘书的工作。有公务来了就写,没公务时就看看书、喝喝茶,尤其如今正值年中‘公务淡季‘,那是清闲得很呢。
不过诸多‘清闲人‘之中,并未包含黎池。
黎池点卯上衙之后,若给他分派了公务,他就认真做。若没有,他就忙水泥局的事情。
如今水泥局已经开始运转,黎池暂时又还管着水泥局,那当下水泥局的大小事情,以及水泥局日后的发展规划,他都是要管上一管的。
翰林院不那么忙时,黎池就抽出空来,将水泥局的各种规章制度,比如考勤制度、处罚制度、银粮补贴制度以及晋升制度等,都参照前世的制度模板,结合当下世情,给一一明确了出来。
这一套制度,在水泥局内部公布并施行之后,不知是工匠们真心支持这一套制度,还是仅仅摄服于黎池的身份,总之效果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