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176节
作者:肥皂有点滑      更新:2022-08-28 14:53      字数:2522
  莫少珩见赵棣一脸好奇的样子,将钢笔递了过去,“你要不试试看?”
  赵棣接过笔,从来没有使用过钢笔的人,第一次使用,其实是有些笨拙的。
  莫少珩在一旁纠正着姿势,然后,赵棣慢慢地开始有一些感觉了。
  “竟然不需要沾墨,就能写这么多字。”
  莫少珩心道,这才哪跟哪啊,要一次性写完一整管墨,手都得给你写酸了不可。
  赵棣立马感觉到了钢笔的好处。
  以前毛笔写字,长袍上沾些砚墨,特别是长袖上,是经常的事情,但使用钢笔,完全不用担心这个。
  而且,随着书写,他也发现,钢笔要比毛笔好掌控得多。
  毛笔写不了多久,手就会酸就会累,所以古时候抄书,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坚持得下来的,古有抄佛经以表孝心等说法,其实考的就是耐力。
  赵棣越写越流畅,由先前笨拙的字体,竟然慢慢开始有了写他写毛笔字时的风格了。
  说到底还是一个熟练度的问题。
  莫少珩看赵棣似乎颇为喜欢,说道,“我让人给你也打造一只。”
  有了第一支,第二支制作起来就要快捷很多了,就和制作一支首饰差不多?
  旁边正在玩铅笔的南一,“我也要。”
  莫少珩心道,得,再做两支。
  数日后。
  莫少珩去了一趟乌衣巷。
  一是,给赵景澄等学生,一人一套厚书壳的本子,一人几只铅笔,还有一个书包。
  北凉的读书人,都是使用书箱,但书箱本身沉重就不说了,因为是单手提,从小就这样的话,容易形成长短手。
  琴楼上,赵景澄等人,背着书包:“……”
  莫少珩:“……”
  是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奇怪,说是初中生吧,有点像,但又一身的小袍子。
  感觉怪怪的。
  赵景澄等拿着手上的本子和铅笔,翻来覆去的看。
  莫少珩说道,“怎么样?以后上户外实践课,是不是方便了很多?”
  他给这些学生的,就像是一个套装。
  赵景澄等正拿着铅笔,在手上打开的本子上划。
  以前,用毛笔的时候,这个姿势的话,连笔都拿不稳,本子也一样,软绵绵的。
  但现在……
  如同得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玩得不易乐乎。
  莫少珩教了一会铅笔的使用,然后让一群学生要么在琴楼要么去图书馆练习铅笔字。
  他还得去给他的小货郎送笔。
  他的小货郎虽然有了教书先生,但无笔可用。
  正好,现在也给配上。
  加上以前给他们的书本《论语》,以及现在的铅笔和宣纸,也算凑齐了一套了。
  给两百个小货郎发笔发纸,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
  “莫少珩在给他小货郎提供笔墨纸砚?”
  “嘶!”
  大部分百姓家的孩子都还读不起书呢。
  莫少珩也是感叹,生为现代人,其实很难想象,一个城池里面,大部分孩子没书读是一个什么情况。
  现在纸便宜了,铅笔也不会太贵,墨水更是都不用了。
  百姓,差的也就是教书的先生了。
  莫少珩去了一趟小货郎们的宿舍。
  豆子正将书摆在高低床最下面一层的柜子上,现在又摆上了纸和笔。
  莫少珩最开始的这个设计,这时候才算真正的起作用了,以后,可以像一个学生一样,在这里学习练字。
  豆子高兴坏了,“世子,我以后是不是也是个读书人了?”
  莫少珩都笑了,“恩,小读书人。”
  莫少珩逗了一会儿豆子,这才离开。
  外面,还有不少人围观。
  羡慕!
  他们作为凉京的百姓,居然在羡慕一群无父无母的小货郎。
  特别是凉京的孩子,他们都没书读呢。
  其实这些孩子,这么点大,一天也帮不上家里什么事情,干不了啥活,只会满大街调皮捣蛋。
  莫少珩看着这些孩子眼中的光,沉默了。
  读书,在他看来,当是最基本的,但对这些孩子来说,却是奢望。
  莫少珩想了想,现在百姓未必买不起纸笔,甚至书籍了。
  缺的……其实也就是教书先生。
  莫少珩看向皇宫的方向,或许该是让圣人抓抓北凉教育的时候了,正好,科举郡试也要开始了,通过了郡试的寒门子弟,应该不介意当个教书先生赚点钱吧。
  寒门子弟,一边读书一边赚钱养家糊口的本就不是,当个教书先生,反而体面。
  只是不知道,他若是提出义务教育的概念,朝廷上会是个什么样的反应。
  第二日,大朝会。
  等众人都说得差不多了,莫少珩站了出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众人的心神一震,第一个想法就是,莫少珩又要搞事情。
  他们都形成条件反射了。
  (抱歉,这章字数少了一点,晚上补一章。)
  第62章 改革的春风吹
  (上一章字数不够一万,这一章补齐,依旧祝国庆快乐!)
  金殿上。
  莫少珩拱手道,“启禀圣人,臣近日观我凉京百姓,男耕女织,安居乐业,是国泰明安之相。”
  “但,我北凉的小孩却多在街上游荡,无所事事。”
  众人:“……”
  小孩嘛,一天不跟猴子一样到处跑,还能怎么样?
  莫少珩继续道,“自古以来,国昌而文盛,又或者说,文盛而国昌。”
  “所以臣建议,让我北凉的小孩,哪怕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小孩,也能从小有书读,不求他们将来有多大的成就,但至少能识字算数,明理而不被人欺。”
  “若是北凉,连小孩尽都能读书识字,北凉繁华盛景可期。”
  众人:“……”
  莫少珩的话也就那么几句,但却描述了一个难以想象之景。
  举国上下,连小孩都能识文算数,估计东唐都没有办法做到。
  莫少珩所描述的理想国,美是美,让人向往,但……理想终究是理想,东唐都做不到,更何况他北凉。
  莫少珩,竟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者,也对,文人多浪漫,老是想一些天马行空的事情。
  有人站了出来,“我北凉自槐山先生起,一直在大力推行文教。”
  “但……”
  但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哪有力气读书。
  莫少珩也知道对方什么意思。
  百姓一天忙天忙地为了生活生存,根本没有时间读书。
  所以莫少珩才将对象定在了小孩身上。
  第一,小孩是教育的最佳时期,等长大了,反而被生活所累,没有了读书的时间。
  第二,小孩给家里干的那点活,不是说不重要,而是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反而小孩活泼好动,父母费心照顾,花费的精力更多一些。
  若是上学读书,反而能让家长做事的效率更高。
  莫少珩没说话,而是直接拿出了三样东西。
  一本《论语》。
  一叠宣纸。
  一支铅笔。
  前两样,殿上的人差不多都知道,莫少珩纸坊生产的宣纸和印刷厂印的书籍《论语》,买的人很多。
  最后的小树棍是什么?
  莫少珩说道,“百姓读不起书,无外乎笔墨纸砚的价格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