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148节
作者:肥皂有点滑      更新:2022-08-28 14:53      字数:2722
  当初北凉初建,可没有现在这么太平,反党猖獗到了不行,各地甚至都有声援反党的。
  哪怕到了现在,都时常能听到一些异动的消息,百姓经常有被鼓动的情况。
  圣人也不知道为何,回答前面那些小问题,回答得顺口了,竟然开口答了两句。
  圣人道,“我北凉贫瘠,粮产不丰,百姓生活向来艰辛。”
  “但,前朝皇室为了享乐,不断增加赋税,一年胜过一年。”
  “赋税重时,达到了十税九,百姓苦不堪言。”
  “而我北凉,哪怕赋税最重的时候,也才十税四。”
  这是在回到赵景澄刚才问的前朝和北凉的区别。
  圣人也在感叹,现在很多人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甚至是他,当时的年龄也很小。
  但,他也看到了百姓遍地尸骸,路有冻尸,而皇室依旧歌舞升平之景。
  “百姓孱弱如乞,兵马自然不丰,诸国践踏若泥,我赵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北凉。”
  别看现在北凉依旧又穷又贫的样子,但至少百姓能吃上一口饭了,能安心睡一个好觉了,要是前朝,那诸国的兵马时刻窥伺,毫无国门可言。
  这还是赵氏这么多年努力治理,才艰辛换来的。
  “前朝皇室糜烂,未将百姓置于心中。”
  “而我北凉,奉行的则是民安而国定,只有百姓安定,北凉才会安定。”
  算是回答赵景澄的另外一个问题,为何前朝衰而本朝兴。
  圣人回答完,也是一愣,怎么就随口答了起来?
  一个毛头小子,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问题,哪里懂这些。
  哪怕是那些自喻正义的读书人,都未必懂,不然也不会经常有复兴前朝的消息传来。
  赵景澄的确不太懂,但他埋头苦写。
  ……
  此时,莫少珩正在和赵棣在郊区外,为新的宣纸厂选址。
  说实话,赵棣看到那些被制作出来的白净的宣纸的时候,惊讶得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以前的牛皮纸也就罢了,虽然产量高,成本低,但也仅仅只是用来做包装。
  用毛笔写字的话,墨会晕开,将字浸成一团,也只有用刻章盖上简单的字样,勉强能用。
  但现在,眼前的宣纸……
  赵棣十分清楚,这样的成本低廉,但和普通纸张已经没有区别的宣纸出现,对所有的读书人,对整个北凉会有怎样影响,意味着什么。
  莫少珩说道,“我准备印一批《论语》。”
  “啧啧,我那些小货郎连个课本都没有呢,怎么也得人手一本。”
  古有赵则平一本《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可见《论语》在古时读书人心中所占的地位。
  赵棣:“……”
  要是以前,有人说这话,每一个小货郎人手一本《论语》,他估计都要认为,对方是不是也太天马行空了,不是做不到,而是完全没有意义,将书给更有意义的人不是更好。
  但现在……
  他看到了宣纸,也看到过莫少珩的那个活字印刷。
  书籍,或许真的将不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
  北凉,将发生难以想象的巨变。
  莫少珩还在道,“殿下,你要不要投资一点?”
  赵棣看了一眼莫少珩,答了一句,“回去之后,我将府里的账本给你。”
  投,为何不投,多开几个宣纸作坊,富了自己又能强了北凉,何乐而不为。
  莫少珩:“……”
  等回了凉京,莫少珩去了乌衣巷,今天的三街战报还没有写呢。
  一群学生已经等着了。
  手上记录的人物专访递交了上来。
  写得都挺有意思,还有人有模有样采访自己府里长辈的。
  “不错。”莫少珩答了一句。
  然后,在接过其中一份专访的时候,眼睛都不由得亮了。
  有些惊讶地抬头,正好看到赵景澄扭扭捏捏的样子。
  这小胖子,好强的业务能力。
  让采访一个有影响能力的人物,他还真……
  说实话,要见圣人,莫少珩都知道其中的难度,但赵景澄做到了,无论赵景澄用的什么方法,但他做到了。
  非但如此,他提的问题,还非常的犀利。
  值得夸奖,“非常不错,是一个合格的新闻人。”
  其他学生不服气了,为什么只夸赵景澄?
  伸长了脑袋,往赵景澄递交的笔录上一看。
  一个个张大了嘴巴,鸦雀无声。
  都……都专访到圣人那里去了?
  妈呀,赵景澄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了吧,他怎么想到的啊。
  赵景澄骄傲得跟一只小公鸡一样。
  莫少珩说道,“作为新闻人,我们要有捕捉新闻的敏感度,在新闻真实的前提下,紧抓热点,时事,赵景澄专访提的这两个问题就不错。”
  “今日的三街战报,就采用赵景澄的这篇报道。”
  莫少珩将赵景澄的内容整理了一下。
  最后在这篇报道的最后,加上了一句,记者赵景澄采访撰写。
  也实现了莫少珩一开始的承若,“赵景澄正式成为三街战报的记者。”
  当然,还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算是具有鼓励意义。
  赵景澄激动了。
  其他学生更加激动,他们也要。
  莫少珩一笑,还给这些学生讲了讲一些笑话,比如新闻人就堪比最出色的刺客一样,为了获取一手的咨询,什么昼夜潜伏,什么不畏艰险手段施尽。
  不畏暴力,不具强权,为百姓发声,为世间正道发声。
  莫少珩口中的新闻人,简直伟大光荣到了极点,是身赋使命的职业。
  是天职。
  说得一个个学生,都快找不到北了。
  莫少珩其实就当笑话在讲,只是他赋予的新闻人的意义,却深深印在了这些小脑袋瓜里面。
  产生的影响,是莫少珩也完全没有想到的,到时,他都有种想要自抽巴掌的冲动。
  莫少珩说道,“继续努力。”
  一个个学生抓紧了小手掌。
  他们也要搞大新闻,他们也要不畏强权,为百姓为世间正道说出真实的声音。
  莫少珩将稿子让人拿去印刷,然后就去忙其他事情了。
  而一群学生,眼睛滴溜溜地转,也去搞他们的大新闻了,只是大新闻哪里有那么容易,绞尽脑子的在那想办法。
  傍晚,同样是在三街之战结束后,一份用细线绑起来的三街战报如时到来。
  只是,正看到报上的内容的时候,差点没有拿稳。
  然后又赶紧将战报抓得紧紧的,就像将它掉在了地上,都是什么大罪一样。
  小货郎们,也举着战报,叫卖了起来,“卖报卖报,圣人亲自点评北凉建业之艰辛……”
  鸦雀无声。
  然后是集体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该不会……该不会今日的人物访谈,是访问的圣人吧?
  吞了一口口水。
  声音都有些哆嗦,“小货郎,来……来一份报纸。”
  拿着买来的报纸,手都是哆嗦的。
  特别是看到人物专访板块时,圣人那些答复,如闻圣训。
  愣是有人将战报举过了头顶。
  然后才敢仔细看内容。
  一开始,圣人的喜好啊,日常啊什么的,也看得让人津津有味。
  愣是感觉,圣人亲民了一些。
  这战报是莫少珩弄出来的,涉及到圣人,定是不敢乱写的。
  有人甚至还赶紧记录了起来,这可是了不得的消息。
  当然,对于百姓来说,这么近距离的了解圣人的喜好,那种感觉无法言语。
  就像……他们和那至高无上的圣人又贴近了一些一样。
  哪怕是金殿上的大臣,能站得靠近一点圣人的位置,也是无上的荣耀,更何况是百姓。
  以前他们完全不了解圣人,现在,哪怕透露出一丁点“私人消息”,都贪婪地吸收着。